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宗法制

A. 成为法律制度规范的源头

B. 体现家国同构的特点

C. 加强中央地方的政治联系

D. 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予焉。”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 提高行政效率

B. 强化君主专制

C. 防止冤假错案

D. 加强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陈独秀《说国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不相下,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

A. 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B.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C. 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D. 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历史研究表明,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比八年抗战”的说法更加科学。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这表明

A. 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 历史评价随现实需变而不断变化

C. 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D. 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认识转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 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B. 图二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C. 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D. 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 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

A.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

B. 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

C. 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

D. 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澳门管理

B.取消外交活动

C.严控中外接触

D.禁止海外贸易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表为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概括简表。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D.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A. 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 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 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 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读19世纪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 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B. 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与诱导

C. 私人资本的投入在逐步加大

D. 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史学界曾有人对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作了比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下列统计图表。我们由此统计表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迅速

B.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实力雄厚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狭缝中艰难成长

D.自然经济已经退出了中国经济舞台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方,如苏州等地,出现了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富裕机户,购买织机,雇佣机工进行生产。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材料二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三1897年5月27日,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

 

年份

国内工商业、交通业及其他

钱庄

外国洋行

外国在华银行

合计

1897年底

70

14

12

4

100

1898年底

51

11

38

0

100

1899年底

85

0

15

0

100

 

 

——摘编自《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2)根据材料二,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请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明代省级设三司、分理事务不同,清代按省设置督抚为最高长官并成为定制。皇帝以奏折之朱批及廷寄上谕直接指挥督抚,督抚亦将重大军政要务先行奏闻,以得到皇帝密谕的指示。乾隆年间将前代巡按制度永行停止,赋予督抚监察所辖省区的最高监察权力,同时督抚之间、督抚与藩臬两司间通过密折相互监督制约,道府州县等官遇督抚不公亦可揭发,盐政、织造等内府官员也负有监察地方的特殊使命。督抚、布政使及重要的道府官员之选任,由吏部、军机处开列候选名单,呈皇帝选定。官员定期考核,三年一次,以定其奖惩及升降补调,激励其尽职守法。因清初军费开支巨大,中央留给地方所用的赋税收入、衙署办公经费、官员薪俸比明代大为减少,全国平定后,留给地方经费仍然很少,且在使用上严格控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明清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前期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代前期对地方控制举措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