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1次模拟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从夏朝开始,中国古代政治就形成一姓王朝,也就是君位由异姓接替即表示朝代的变更,如隋、宋王朝的建立和汉、唐王朝的灭亡。中国古代政治的这一特点( 

A.体现了政治体制的不断创新       B.是封建王权专制的必然结果

C.说明中国古代政局长期动荡       D.是传统宗法观念影响的表现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 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 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

C. 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D. 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现代化”理解准确的是

A. 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 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C. 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D. 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指出: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或曰应关白(关白:禀告)丞相。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材料说明当时的丞相

A. 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削弱

B. 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

C. 已完全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D. 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监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 刺史权利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 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 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宋代建筑大量采用了以白墙黑瓦为主体的艺术形式,绘画常采用清秀简洁的水墨画和淡彩画形式,妇女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风俗画的流行

B. 商品经济的繁荣

C. 理学的影响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即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这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    B. 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 租佃土地制度的兴起    D. 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

A. 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

B. 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

C. 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

D. 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

 

二、null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登莱青道是清代管理今胶东半岛一带的行政机构,除管理地方的传统责任外,还负责“海关税收与办理通商口岸交涉事宜”。自1862~1911年共20任道员中,有15人籍贯是江苏、广东、湖北等沿海沿江省份。道员的籍贯分布表明

A. 社会形势变化影响选官标准

B. 东南沿海省份政治地位上升

C. 山东与东南沿海的联系密切

D. 官员使用中存在着地域观念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在鸦片战争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买办”被视为洋商之奴,唯知奔走奉命,为世人所不齿。19世纪末20世纪初,“买办”却成为许多留学生和下台的外交官员的首选职业,连不少政界名流都争相与他们交往。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

A.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B. 买办在中外贸易中的作用增强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 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表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

 

清政府借款修建

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

清政府独立筹资

官商合办

里程(公里)

4171.2

2746.1

1042.4

1042.4

占总里程比例

46.3%

30.5%

11.5%

11.5%

 

 

A. 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

B. 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

C. 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

D. 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戊戌政变前谭嗣同曾劝说袁世凯“围园劫后”(包围圆明园,劫持慈禧太后),关于在这一事件前后,袁世凯在何时告密有不同的记载。袁世凯在《戊戌日记》一文中声称,自己是在政变发动之前告的密;张一麟在《心太平室集》则称,袁世凯在政变发动之后,为撇淸与维新派之间的关系才告的密。这反映出

A. 当亊人的历史叙事一定真实可信

B. 同一历史亊件会有不同的历史记载

C.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表呈现的是1913—1921年间中国面粉业的发展情况。这一时期,近代中国面粉业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年份

厂数(家)

日生产面粉包数(包)

1913年

57

46,030

1915年

69

71,750

1917年

86

109,040

1919年

104

137,810

1921年

131

215,370

 

 

A. 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新发展

B. 有利于独立工业体系的形成

C. 改变了外资主导市场的局面

D. 得益于和平安定的国内时局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38年初,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对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这些情况说明

A. 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

B. 日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

C.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 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至于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双十协定》的签订

D. 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针对1962年以来农村地区出现包产到户的新情况,邓小平表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说明当时中国农村(  )

A.地方自主权明显扩大               B.摆脱倾错误的束缚

C.经济政策有所调整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地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

A. 主权在民

B. 崇尚法治、反对人治

C. 少数服从多数

D. 实行直接民主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六十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第三表中规定:“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下面对材料理解正确是

①奴隶与平民在借贷关系中不受保护

②保留了习惯法的陋习

③极力保护私有财产

④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⑤保留了债务奴隶制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以下史实不能论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A. 中华民国的建立,促进民族企业春天到来

B. 卢沟桥事变,加速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日局面的形成

C. 西葡新航路开辟加速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有利于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依照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即使与任何一州的法律相抵触,各州的法官仍应遵守。任何一州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违反本宪法。旨在

A. 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B. 减弱了各州的权力

C. 加强了邦联政府权力

D. 旨在消除了中央和地方分歧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德国宪法规定: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造成这种政治现状的主要原因

A. 德意志政治体制有其两面性

B. 选民的参政权力受到政府限制

C. 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薄弱

D. 容克地主阶级在统一过程中掌握了政治经济权力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21年新经济政策采取一定程度恢复发展资本主义

一定程度上吸引了部分外国资本家来苏俄投资设厂。

B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摆脱被殖民的命运

这是亚洲国家实现民族独立的必经之路

C

关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

意味着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展开

D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说:“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利益。”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 反共反苏,干涉别国内政

B. 支持希腊、土耳其对抗共产主义

C. 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和情报局

D. 在西欧实行马歇尔计划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跨国公司的罪状很多:侵犯劳工权利、破坏生态环境、加剧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影响力超越国家之上等等。接下来受到攻击的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跨国公司的“奴仆”。这说明

A. 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B. 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抵制作用

C. 自然资源成为南北争夺的重点

D. 当今世界需要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4年英国颁布的《专利法》规定,发明人享有14年的专利和特权,“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使用这项发明”。这部专利法被看作近代专利制度的最早起源。此后,美、法、德等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专利法。研究统计,《专利法》出台后的200年里,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1680—1689年,登记53项发明专利;1690—1699年,登记102项发明专利;1700—1759年,登记379项发明专利。由于专利制度保障,很多商人投资各种发明创造,为新发明的市场化提供制度保证。例如,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的运行效率,获得专利,得到了巴洛克、博尔顿等企业家的风险投资,促进了蒸汽机技术的市场化进程。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0年登记专利,该专利在英国得到广泛推广。

——摘编自何成刚:《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专利制度作为一剂救国“良药”被洋务派引入中国。但洋务运动以“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把中国专利制度引上了畸形发展之路,直至清王朝覆灭,清政府始终没有正式的专利法规出台。以下为洋务运动时期部分有代表性的专利案例:

批准年份

企业名称

专利内容

1882年

上海织布局

十年专利

1893年

重庆聚昌火柴厂

在重庆、川东地区专利经营二十五年

1900年

浙江利用公司

在浙江境内专办机器磨面、织布为期十年

1905年

华洋统销公司

取得二十五年专卖权

1908年

汉口既济水电公司

准其在汉口地方专办商业

 

 

——摘编自刘秀平;《迟滞与成长——近代中国专利制度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若无英国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李约瑟之谜全新解释:专利制度导致近代中国与欧洲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模式上产生巨大分野,进而导致产业革命在欧洲而非中国发生。

——摘编自何成刚:《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中国推行专利制度的历史背景,比较晚清中国专利制度

与西方近代专利制度的主要不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西方近代专利制度与晚清中国推行专利制度的影响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00年1月8日大型百货商业机构一一先施公司在香港开张。公司采用西洋流行的女子售货方式。1900年2月20日台北天然足潮流兴起,天然足会旨在劝导放足,革除缠足陋习。

1903年8月金一著的《女界钟》由上海爱词女校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作者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

1907年3月8日女子教育合法化。

1907年7月15日女性民主革命家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时年31岁。

1912年1月7日孙中山接见女子参政同志会代表林宗素等,允许女子有完全参政权。

——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妇女解放与社会变化”自拟论文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之前的科举,有所谓的“行卷”之说,即举子在科举前,将自己所作的诗文投给有关的官员,求得他们的赏识,冀图通过这种考前的人际交往和运作,影响知举官的阅卷取舍。一旦被录取,双方就有了座主、门生的师生关系,也为日后仕途中的攀附、结帮奠定了基础。而这种关系的建立,在朝廷看来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为此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之初的建隆三年(962年)九月即下诏:“及第举人不得呼知举官为恩门、师门及自称门生。”开宝六年(973年)更开创科举的殿试制度,把科举名次的最后决定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本人手中,及第进士皆“天子门生”,用不着再找知举官的“恩门(师)”了。“行卷”之风的盛行和知举官们的徇私舞弊、录取不公,同样也遭到大多数士子的不满和愤怒,群议沸腾,最终引起了朝廷的关注,宋廷对科举实行“封弥、眷录”诸法,加上朝廷重典的震慑,知举官徇私舞弊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遏止。举子们逐步看清通过考前“行卷”建立和知举官的私人关系,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就主动放弃了“行卷”活动。

——摘编自 《宋代对科举制度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北宋科举制改革的因素。

(2)根据材料,概括北宋科举制改革的内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