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福建和广东设立特区的条件

A.是革命老区                         B.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C.物产丰富,人均产值高               D.靠近港澳,华侨众多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经济特区的特殊主要在于

A. 政治制度不同

B. 经济政策不同

C. 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 权力大于其它省区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深圳在改革开放前是一个渔村,1999年深圳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4300美元.这主要是因为

A. 深圳的交通条件便利

B. 深圳的资源丰富

C. 深圳率先开放,政策优惠

D. 深圳华侨众多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城市中不属于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是

A. 大连,秦皇岛

B. 天津广州

C. 烟台,青岛

D. 上海,厦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引进来”的战略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A. 解决了我国建设中资金不足

B. 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技术

C. 开拓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D. 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中国成为世界大家庭一员的时间是

A. 1997年10月

B. 2000年11月

C. 2001年11月

D. 2001年10月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中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崛起座座金山……”这些金山最先出现在

A. 海南省

B. 广东,福建

C. 长江三角洲

D. 香港,澳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城市是

A. 福州

B. 深圳

C. 上海浦东

D. 广州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积极推行“走出去”的战略,其主要意图在于

A. 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

B.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C. 利用外国丰富的劳动资源

D. 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深圳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室九空人离去,村里只剩老和小。”这首民谣,是对改革开放前的深圳的真实写照。短短的20年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翻了733倍,从1.96亿元增长到1436.5亿元,年均增长31.2%,创造了当今世界最快的发展速度。去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居全国大中城市第6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收入名列第一,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居第三位,外贸出口总额连续7年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法制日报>>2000年10月23日

深圳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