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岳麓版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三轮考前基础篇第1课古代史通史整合练习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古代许多开明的政治家都力图改革田制以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但均未能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

A. 改革方案均不彻底

B. 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C. 未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D. 地主阶级是统治王朝的阶级基础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宋史•职官志二》:“枢密使、知院事(临时掌管枢密院的官员),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凡边防军旅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以上材料可看出宋代

A. 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和财政    B. 设立枢密院使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 严密的官僚体制保证了决策高效    D. 职官分工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 民主思想

B. 无神论思想

C. 科学思想

D. 人文主义思想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是

A.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B.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C.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D.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图源自张帆撰写《中国古代简史》目录体例。此体例的形成是因为中国古代

A. 重农抑商政策连续执行

B. 农业经济发展持续稳定

C. 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 农业经济发展领先世界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一职。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

A.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

B. 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

C. 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

D. 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是在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

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的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电视剧乙: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照皇帝的旨意起草文件交给门下省  审核,再交给尚书省的工部执行。

电视剧丙:徐州发生洪灾,阁臣据皇帝的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 唐朝、明朝、清朝

B. 秦朝、唐朝、元朝

C. 秦朝、唐朝、明朝

D. 唐朝、元朝、明朝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汉朝禁止商人穿丝绸、乘车骑马,也不许其子孙为官。这反映了汉朝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 工商皆本    B. 重商主义    C. 自由主义    D. 重农抑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某学者说,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建立现代化的政治制度,形成了现代的有权力的国家,它可以阻止社会组织的形成,阻止其他组织能够挑战它权威的可能性。“现代化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 分封制

B. 中央集权制

C. 专制主义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现象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能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有

①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抒发对妻子真挚的爱情

②许多富商建造的宅第带有美丽的花园和宽敞的阳台

③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④出现了用方言翻译的《圣经》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与以丞相为首的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A. 明太祖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明成祖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3

研究者

长江水系运量

运河水系运量

珠江水系运量

海上运量

其他运量

学者一

1750~2350

1200~1700

400

1000

400

学者二

1850

2350

320

1800

1680

 

3为两位当代学者对于清代中前期全国中长途商品粮运量(单位:万石)的研究分析。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两学者的研究数据准确无误    B. 运河沿岸是粮食的主要产区

C. 内陆水运是运输的主要途径    D. 粮食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明代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以姜子牙的口吻表达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号召诸侯“吊民伐罪”, 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强调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这从侧面反映了

A. 理学失去了社会约束力    B.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C. 市民阶层追求自由生活    D. 士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该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 王位继承制度

B. 郡县制度

C. 三公九卿制度

D. 分封制度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之初普遍打着宗教旗号的原因是

A. 中世纪欧洲宗教意识形态浓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 宗教和神学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C. 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

D. 宗教具有极大的鼓动性,人民易于接受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王斯德《大学世界史》中说,与东方早期的小国相比,蔚蓝色的地中海世界孕育出众多的希腊城邦,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这种“鲜明的个性”主要体现在(  )

①从小国分立走向中央集权          ②保持着小国寡民的状态

③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          ④城邦居民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古代罗马法规定:承认当事人有权选择适用于其自己事务的法律规范,这在多种法律规范并存的情况下,必然发生法规之间的相互竞争,这保证了法律规范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也促使法律规范本身达到实质合理性。这一规定实际上反映了罗马法的

A. 开放性

B. 公正性

C. 权威性

D. 无序性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 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 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 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土地兼并中:官僚和贵族通过经济和非经济手段造成土地集中,王朝更替、宦海风波又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所有权的大规模的转移。这在本质上反映

A. 私有制导致土地所有权不稳定

B. 土地兼并制约了国家发展

C. 社会动荡导致了所有制的改变

D. 官僚地主是主要的土地所有者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在《理想国》中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由富有的“贤哲”做统治者的是: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安提丰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

材料二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几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

材料三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古代希腊式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史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今天的中国,正迈步走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上,这是时代和全球化大潮赋予中国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下图为唐朝中央机构图

材料三:

(1)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特点。试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方式的角度分析其成因。

(2)材料二、三中,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其本质目的有何不同?

(3)如进行“东西方政治制度演变史”的课题研究,上述材料作为论据尚不够充分,你还可以补充哪些论据(东西方各举两例,所举史实必须与材料二、三性质相似)?

(4)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指出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5)英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请结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