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承德市高一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2)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留下上述祖训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清世宗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

A. 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 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 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应该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这表明,内阁

A. 在太祖时期正式建立

B. 在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

C. 成为朝廷的法定中央机构

D. 六部百司为大学士属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赢政统一全国后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故制定了一系列的专有称谓,号称皇帝,自称,命令称,印称以上材料说明:      

A.皇权至高无上                 B.赢政功绩极大

C.赢政决心效法先王             D.实行礼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周武王克商封国,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不同于商代的帮国,开始成为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据此可知,分封制

A. 扩大了地方权力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巩固了西周统治    D. 瓦解了贵族政治体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元朝在秦朝以来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关于这一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精心设置了一套四辅官制度,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命其官,春官在春季任事,夏官在夏季任事。同时每季官又设立两到三人分别在上旬、中旬和下旬视事,以此类推。四辅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最有可能是

A. 撤销中书省,永废丞相职任

B. 胡惟庸内外诸司封事人奏,惟庸先视之

C. 票拟制度化

D. 司礼太监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打破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宗法制

C.实行禅让制

D.实行郡县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材料中的指的是(  )

A.军机处          B.内阁

C.唐中书省         D.宋提点刑狱司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封建主的彼此猜疑

B. 分封制的固有弊端

C. 周天子的穷兵黩武

D. 东周时期的文化凋落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商朝(  )

A.外患不断,以致商王多次迁都

B.实行分封制,诸侯割据混战

C.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

D.实行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隋唐时“三省长官都是丞相,互不隶属,共同对皇帝负责,从而有效地牵制了丞相的权力。”材料反映了

A.集体决策机制形成    B.三省之间相互牵制

C.早期民主思想产生    D.专制皇权有所削弱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图是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收藏的一块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

A. 是大一统的王朝

B. 没有自然灾害

C. 人民的生活富裕

D. 社会安定团结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

A. 兵部        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北京大学出台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的必由之途。这种制度是( )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八股取士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大禹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B. 禹建立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首位帝王

C. 大禹功绩卓著,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威望

D. 原始社会被奴隶制王朝所取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目的是

A. 壮大皇族力量

B. 保证列侯利益

C. 加强中央集权

D. 笼络王侯人心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

A. 能够消除地方割据

B. 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D.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在更替与演变中不断的进步,对中国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北宋王朝建立以后,吸取汉唐的历史经验,为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一系列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措施。

——屈超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1)根据图一、图二,概括指出秦朝、汉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管理地方?汉初实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后果,如何解决的?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北宋在“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中采取的改革措施,并加以评价。

(3)结合所学知识,秦、汉、宋三代在地方管理上共同的趋向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