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历史学家认为:井田制“必须实行于浅耕农业时代,以浅耕农业,不致因用力多寡而影响收获量的悬殊。若在精耕时代,则沟洫灌溉之利及用力多寡皆足以影响收获的丰歉”。提出这种观点的理由是

A. 农民缺乏耕作公田的积极性

B. 井田授予各级贵族世代享用

C. 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

D. 铁器牛耕促进了公田的开垦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晋书·卫瓘传》载:“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据此可知

A. 卫瓘主要代表士族门阀的利益

B. 卫瓘认为察举制具有教化功能

C. 官制改革使民俗更加淳朴和顺

D. 魏晋以察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明代谢肇浙《五杂俎》记载:“山东之市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由此说明草市

A. 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B. 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

C.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 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郑骞在《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定位》中说:“唐宋两朝,是中国过去文化的中坚部分……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就像一个大湖。上游的水,都注入这个湖;下游的水,也都是由这个湖流出去的。”这表明唐宋文化

A. 集合起前代文化精华

B. 居于文化轴心的地位

C. 引领着后代文化变革

D. 具有融会贯通的特征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世纪末,熊希龄在长沙成立了“延年会”,其《章程》规定:“会员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每天都要做操,不搞无谓的社交应酬,婚丧嫁娶要从简办理,反对起居无节,酒食征逐等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延年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 顺应了新文化运动的新要求

C. 体现了“移风易俗”的时代需求

D. 彻底清除了腐朽的生活方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法国媒体曾刊登一位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三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实际抢了八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撰文记述:“仅在河北任丘县一处,美国基督传教士梅子明以‘用人头抵人头’为口号,就杀害了中国无辜农民680人。”材料反映的这场战争

A. 导致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

B. 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

C. 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D. 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摇,故未致大害。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材料表明

A. 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

B.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

C. 平型关大捷增强其抗战信心

D. 正面战场不再是抗战主战场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A. 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B. 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

C. 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十将军之一修昔底德曾如此评论雅典公民:“你们是悦耳言辞的俘虏,就像是坐在演说家脚下的听众,而不像一个讨论国事的议会。”这表明当时雅典

A. 民主政治带有非理性一面

B. 公民大会不具有议会性质

C. 政治野心家放纵不受控制

D. 民主政治由演说家主宰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伏尔泰此举主要是为了

A. 借古讽今促进启蒙

B. 为新教作舆论宣传

C. 抨击否定君主政体

D. 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1929—1933年,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在此期间37000英里的公路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建成、国家公园增长40%、国家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亚利桑那州的胡佛水坝于1930年动工等等。胡佛总统的这些做法

A. 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

C. 体现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D. 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起初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抱敌视态度的还在西欧六国酝酿筹组共同市场时英国政府就赶忙于195610月抛出了所谓的‘C’计划,企图用一个包罗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所有成员国在内的‘工业自由贸易区’,把拟议中的六国共同体‘化’掉。”英国此举

A. 确立了其在欧共体中的核心地位

B. 旨在抗衡美国主导的关贸总协定

C. 为欧洲联盟成立提供了基本框架

D. 体现了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复杂性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贸易保护的形式多样,除关税保护外,还有外汇管制、卫生检疫、环保标准和技术标准等。1841年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发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强调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论证了实行关税保护发展民族工业的必要性。从19中后期起,美国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共和党人入主白宫,他们是工商业的政治代言人,要求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廉价劳动力制造的商品进入美国,降低竞争,保障美国工人的就业率和高工资,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此时,加拿大、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等纷纷颁布关税保护法。1821-1897年美国关税平均税率是:1821-1824年为44.62%,1825-1832年为50.92%,1833-1857年为35.1%,1864-1866年为48.3%,1897年为57.00%。

——摘编自褚浩《19世纪后期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研究》

材料二   关税自主成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关键。近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连年遭受损失,入超现象相当严重,民国时期的工商界人士十分重视关税对贸易的保护作用,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始终成为当时中国人的梦想。1917年北洋政府国定进口税则、还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关税特别会议等与列强力争关税自主。南京政府通过多次修约,与列强艰难周旋,最终在形式上和法律上确立了关税自主的地位。

——摘编自罗希红《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特殊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原因,并简析其负面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贸易保护与19世纪美国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70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64.7%。而唯一的对手美国仅占23.3%,到1913年时,虽然美国已向前发展,达到了35.8%,但这一年欧洲工厂的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47.7%。到1914年时,欧洲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庞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海底铺设了516000多公里的电缆,已有总吨位为5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欧洲已成世界的银行家,为建造横穿大陆的铁路、开凿沟通海洋的运河、开发矿山、建立种植园提供所需的资金,诸大陆这一经济上的一体化导致了全球生产率的惊人增长。这一期间世界工业总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贸易额增加了12倍,欧洲在这一经济腾飞中得益最多。1800年,欧洲宗主国的人均收入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收入的差距约是3:1,而到1914年时这一差距则增加到约7:1。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欧洲与世界经济发展关系的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隋中央政府必须处理的一个问题:在有关政策事务和行政表现方面,它如何与派往各地方政府任职三年的官员保持密切的联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隋建立了朝集使制。各州派代表出席御前的专门集会。在京师时,他们住在城东南的专区。集会在每年阴历二月、七月和十月的十五日举行。隋代的朝集使一般是刺史和其他高级官员,他们除了带贡品以外,还应带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来到京师。每个地方单位的官员的表现要经过考察,然后被召见。

一次,隋帝对集会的地方代表讲话,并向他们推举某县令为模范,因为他的施政被评为京师附近地区的佼佼者。隋帝的讲话内容如下:“房恭懿志存体国,爱养我民,此乃上天宗庙之所祐。朕若置之不赏,上天宗庙必当责我。卿等宜师范之。”据记载,隋帝于是提升他为州刺史。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隋唐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代设立朝集使制的目的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朝集使制的作用。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詹天佑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和“中国近代工程之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05年,正当英、俄两国激烈争夺中国华北路权时,为摆脱两国的纠缠,清政府硬着头皮决定由中国自己出资,自己勘测、设计、修筑和管理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会办。詹天佑创造性地克服了技术难题,在三个关键问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4年奋战,1909年9月京张铁路全线胜利完工。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建立。1912年2月,詹天佑主持建成粤汉铁路首发车站——广州城的黄沙车站。詹天佑亲自主持了落成仪式,来宾众多,场面热烈,为新生的广州城增添了喜庆的气氛。1912年3月,詹天佑又指挥筑路工人建成了粤汉铁路最艰巨的黎洞至连江口闸的路段,使粤汉铁路广东段通车达130公里,给广东革命政府有力的支持。1912年5月17日下午,詹天佑以粤路公司经理的身份,隆重欢迎孙中山视察粤汉铁路建设工程,并请孙中山帮助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不久,孙中山就任全国铁路总监,提出建筑二十万公里铁路的宏伟计划。詹天佑积极帮助孙中山制作详尽的规划与措施,认真提出多种有价值的意见,凝聚着詹天佑的许多心血。

——摘编自王金职《詹天佑生平事略》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张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詹天佑是如何“支持着革命发展”的?从詹天佑身上我们能吸取到哪些优秀品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