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甘肃省兰州市2018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名义上整个帝国是‘王土’,整个帝国里的人都是‘王臣’,但事实上王所直接统属的只是王畿之地。王畿之外,封立诸侯国。周王在畿内,诸侯在国内,各把大部分土地分给许多小封君。”据此可知,周朝的社会组织

A. 相对较为松散

B. 为历代王朝沿袭

C. 保证了周朝社会稳定

D. 是宗法制的核心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

A.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 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C. 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勾栏,是宋元时期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有人描写一个庄稼人到了城里看到勾栏的情形:“要了二百钱放过咱,人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迭迭团圆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涡。……”据此可知,勾栏

A. 既有专业性又带有商业性

B.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C. 淡化了城市的传统功能

D. 突破了坊市的界限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关郑和远航的一些细节问题疑莫能明,引起学者的争论,主要争论的是郑和船队的大船尺度、远洋航程以及终点等问题。出现学者争论,可推知

A. 官方没有文字记载

B. 有关档案资料失传

C. 存在政治性避讳

D. 学者的史学观不同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在18、19世纪之交成书的《御制五体清文鉴》,是清朝特地撰修的一部满、藏、蒙、维、汉五种语言对照的分类辞书。撰修辞书

A.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B. 达到“书同文”的目的

C. 强调各民族文化平等

D. 便于各民族文化交流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在1895年前,中国拥有的铁路只有微不足道的364公里,到1911年清朝统治结束时铁路总里程达到9618公里。这一现象说明

A. 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运输业

B. 中国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C. 西方列强在中国加大资本输出

D. 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24年,孙中山先生说:“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中国共产党《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出:“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前后“耕者有其田”

A. 其目的与内容相同

B. 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C. 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D. 都没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随着党的任务不同和党的建设需要,经历了数次变化。下图中的入党誓词,应出现于

A. 土地革命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新中国成立初期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产生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殊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这个理论,已经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了极大的胜利,并将继续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最后的、彻底的胜利和解放。”材料中的“这个理论”是

A. 三民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新三民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古希腊文明看雅典,雅典的政治制度主要体现在民主政治。其“民主”是

A. 民族矛盾的产物

B. 社会各阶层轮流执政

C. 成年男性当家作主

D. 雅典部分人的民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的重要原因是

A. 新贵族的政治地位相对较低

B. 新贵族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C. 新贵族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

D. 恢复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马克思说:“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巨大的城市”的形成,主要基于

A. 商业革命,贸易中心转移

B. 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向城市

C. 工业革命,生产力巨大发展

D. 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地位的确立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人战胜印第安人,靠的不是枪炮,因为那时候枪炮的技术并不发达,真正战胜美洲土著的是欧洲人带来的一连串瘟疫:1518-1526年天花流行;1530-1531年爆发麻疹;1546年斑疹伤寒;1558-1559年流感。据估计,95%的美洲原住民死于白人带来的疾病。如果说是瘟疫毁灭了玛雅文明,一点也不过分。欧洲人在天花的帮助下,开始了在美洲的殖民统治。

——《人类的历史即传染病的历史》

材料二

1918年3月份开始,大批的美军开始登上船前往欧洲参战,去挽救已经筋疲力尽的英法联军。与他们同船到达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可怕瘟疫:流感。4月初,在美国人登陆的布雷斯特,流感开始出现。此后,流感以惊人的速度席卷欧洲大陆和全世界,造成了一场空前的灾难。仅1918年4月,英军就有3.1万人染病,到5月,英国皇家海军有10%的部队感染流感,整整3周时间无法作战。6月上旬,在德军发动猛攻的当口,近2000名法军因感染流感不得不撤出战场。3月到8月,流感加上战争伤亡,德军减员80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军队的行程,流感随之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并导致大约4000万人口死亡,比持续了52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还多。

——《美军带来流感病毒》

材料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口日益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传染病也随之周游列国。携带病菌的病人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比传染病的潜伏期还要短。频繁的人口流动使得传统的隔离方式根本无法生效,也使得一国爆发的传染病会迅速传播到其他地区。我们消费越来越多的加工食品,这些食品可能来自遥远的他乡异国,在种植、采摘、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如果出现污染,都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

——《人类的历史即传染病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人征服美洲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之利与弊。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时间

主要矛盾

1840——1919年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两对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

20世纪30——40年代

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1949——1956年

 

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1956年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一条以上信息,围绕主要矛盾,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代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了士兵、服役农民耕种之外,还假(出租、借贷)给百姓,征收一定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东汉政府采用“假民公田”的办法来解决小农破产问题。遇到灾荒时,政府把国有的荒田和苑囿以及山川林泽租借给流民进行生产。接受假田的人,在头三五年可以享受免除租税的待遇,几年以后,就要向国家缴纳40%以上的假税,并承担其他封建义务。如使用公家的牛耕种,则要交更多的假税。从永平九年(公元66年)到元兴元年(公元105年)的40年间,东汉政府“假民公田”近20次。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假民公田”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假民公田”与封建土地私有制之间的关系。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的各种非政治性活动都非常成功。但又同国联一样,它在维护和平这一主要任务上的成绩却也是有好有坏。它通过成为保持友好关系的媒介而帮助防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它制止了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但是它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而且在1862年极度危险的古巴危机和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中,联合国也没有举行任何磋商。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同国联一样: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上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与国际联盟成立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局限性。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孟子的思想主张及其出发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子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