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衡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晋献公的曾祖父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

A. 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

B. 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

C. 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D. 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

朝代

丞相(宰相、副相)人数

朝代

丞相(宰相、副相)人数

6位

两宋

121位

西汉

47位

4位

182位

0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

B. 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

C. 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

D. 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在某些外国学者眼里,宋朝“发达”“强健”“统一”,甚至出现了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和“商业革命”,是中国近代的开始。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政治上实行分化事权

B. 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

C. 理学吸收佛道思想

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A. 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 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C. 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

D. 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旨在

A. 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

B. 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 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

D. 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下表是中日历史教科书对一些历史事件的不同描述,我们从表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摘编自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2007年第三版)

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对正在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8月,在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两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日军以为如果攻陷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蒋介石就会投降,遂于12月占领南京(这时,由于日军占领,有许多民众死伤,即南京事件)。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A. 史学研究方法影响历史解释

B.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真相模糊

C. 国家立场直接影响历史结论

D. 二手资料难以还原历史真相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厂成立。德国《明镜》周刊一位记者感慨:“大众汽车厂好像是在一个孤岛上生产……(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败的研究报告。”这反映当时的中国

A. 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

B. 政策环境不利于外企发展

C. 浦东成为改革开放的标志

D. 工业发展未融入世界潮流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十二铜表法》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以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说明罗马法

A. 旨在维护贵族利益

B. 有了刑法与民法的区分

C. 蕴含着自然法精神

D. 有效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伏尔泰说:“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这是非常奇异的。”伏尔泰所说的“永恒的法则”

A. 准确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

B.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C. 成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D. 推动近代实验科学的诞生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作者谭智元认为,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作者旨在说明

A. 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国际货币

B. 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货币地位

C. 美国利用黄金实现经济独裁

D. 美国依靠经济优势垄断国际贸易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后,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说明

A.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

B. 美苏两极格局土崩瓦解

C.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形成

D. 世界局部战争日益加剧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故宫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在前,为阳)和内廷(在后,为阴)两部分,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故宫全部宫殿,建筑造型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星(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据百度百科等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转而追求整体的和谐与稳定,力求对称,并将设计与美感效果建立在数学和透视学的基础上:多数建筑通过基本的几何形体来创造出理想的比例。在建筑设计及建造中大量采用(罗马时期的)梁柱系统与拱券结构混合应用;大型建筑外墙多用石材;色彩以白、灰、米黄为主色调,朴素淡雅;在方形平面上加鼓形座和圆顶;穹窿顶采用内外壳和肋骨。这些,都反映出結构和施工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结构、建筑风格是全新的,其中还包含了这一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的施工机具等。广场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早期空间多封闭,转向开放。

——张亦林《浅谈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艺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故宫与文艺复兴建筑在建筑艺术上的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建筑艺术差异的看法。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中国

英国

 

17世纪

康熙年间设南书房、平定三藩之乱

设台湾府、签《尼布楚条约》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提出“分权”

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8世纪

1727年军机处的设立

《红楼梦》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广州十三行贸易

1792年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来华

1763年日不落帝国确立

1765年工业革命

1776年《国富论》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9世纪

茶叶、瓷器大量输入欧洲,中国处于出超

鸦片走私,1839年禁烟运动

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

1842年《海国图志》出版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据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上为17-19世纪中英两国部分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50~1977年,新中国推行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都由国家和国有企业统包的完全住房福利分配制度。在1978-1985年这一阶段里,我国政府进行了公房出售和补贴出售住房试点,为住房制度改革积累了有益的经验。1994年,国家印发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其主要内容是:把住房建设投资由国家、单位统包的体制改变为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体制;把各单位建设、分配、维修、管理住房的体制改变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的体制;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住房金融和住房保险,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并存的住房信贷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和发展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逐步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促进房地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晓旭等《建国以来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后德国赔偿政策是战后美国对德政策乃至全球冷战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因为对欧洲事务缺乏成熟的心态,同时因为一战后,失败的德国赔款政策带来的沉痛教训,美国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二战结束前,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亨利·摩根索出台了一份非常激进的方案:摧毁或拆除德国所有可能用于战争的一切重工业;德国只被允许生产日用消费品;对德国最重要的矿区鲁尔区实行“非工业化”。“摩根索计划”由于过于严厉而不具备可操作性。1945年7月,美、英、苏三大国首脑齐聚波茨坦,美国首次提出了“分区赔偿”原则。他建议各大国在自己的占领区内索取赔偿。二战结束后,德国在内政外交上紧随美国,1946年,出于与苏联对抗的考虑,美国确立总的原则是放宽对德国工业的限制,从削弱德国转变为复兴、扶植德国经济,将德国尽快纳入西方世界的体系之中。至此,美国对德政策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据桂莉、孙文沛《美国二战后对德国赔偿政策的演变》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对德赔偿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德政策变化产生的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晚清民初的一批学人,以傅斯年为代表,有志于沿着(欧洲)东方学的道路,推进中国的人文学术水平,提出“我们要科学的东方学正统在中国”的口号,这与陈寅恪当时的学术研究有不谋而合之处,他们都同属于主张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潮流接轨的力量,1930年代,陈寅恪开始进入中国中古史研究领域。其实之前陈寅恪的佛教和周边民族历史研究与中国学术环境是有些脱节的。陈寅恪的学问更欧化,对语言的要求也更高。对于学生来说,他开设的课程过于艰深,这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问题,他不得不有所改变,转而开设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课程,而他对自身的学问和学界潮流的反思,才是转而以中国史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开始理论建构的。欧洲是国际东方学的中心,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名家辈出,以陈寅恪对自己的期待,是不甘为人后的,在这种情况下,陈寅恪加大中国中古史研究的力度,并致力于理论体系的构建,不但是他在学术上进行的自我突破,对当时希望跻身世界学术前列的中国学界来说,这种新的尝试也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朱溢《陈寅恪中国中古史理论体系的建立》

(1)根据材料结并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寅恪学术转型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寅恪先生在学术史上的贡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