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开学调研考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1954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是资产阶级专政的立法保障             有助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

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理论基础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与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   )

A. 说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 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西方支持

C. 国际恐怖主义受到很大的遏制

D. 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这表明明朝内阁制

A. 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    B. 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

C. 缓和了国家的阶级对立    D. 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

 

二、null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始于12世纪的罗马法复兴运动主要是私法研究的勃兴,在“复兴的罗马法”的结构中,它的法律制度不是基于形式法律的原则,就是基于物质的原则,这主要理解为经济方面和功利主义的考虑。罗马法复兴是因为罗马法

A. 符合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D.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古代东西方的大帝国均建立起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道路系统,主要目的在于(   )

A.促进经贸文化交流 B.抵御游牧民族侵扰

C.加强地方管理控制 D.便于中央巡查地方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清代科举考试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A. 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B. 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C. 科举考试规范愈加严格    D. 君主名号不再避讳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A. 直接民主

B. 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 代议制民主

D. 大多数居民的民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帕首靴刀,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塞云边月,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 林则徐

B. 邓世昌

C. 谭嗣同

D. 左宗棠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894年《申报》写道:“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复琉球,乃可一劳永逸。”该认识

A. 正确分析了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B. 声明了大清所处的正义立场

C. 反映了中国舆论界虚骄自大的心态

D. 力求坚定民众抵抗信心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罗马法是奴隶制国家时期的法律,但“在一个长达一千多年的奴隶制社会中,生成了商品生产社会第一个较完备的法律。显而易见,这样一个法律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完全不相吻合。是一种与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本质完全不同的法律。对于罗马社会,至少是对于罗马政治制度和国家管理来说,罗马法其实是一种完全异质的法律。是一种非社会本质的法律。(选自江平《罗马法基础》)下列能够解释这种现象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

A. 罗马法学家对法律制度研究的贡献    B. 罗马社会农商并行发展的双重经济

C.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    D. 罗马周边国家既有法律制度的影响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A.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 削弱了皇帝的决策权

C. 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D. 体现了中央决策的民主性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本。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巩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B. 改变人才分布南北失衡

C. 防止地方选官滥竽充数

D. 笼络边远地区百姓人心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B. 史料相互印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C.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D.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有价值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西方学者评价道:美军与苏军“在易北河的会师”,意味着传统欧洲在国际中心舞台的“隐退消失”。为防止传统欧洲“隐退消失”,战后西欧的联合自强活动是

A. 发表“铁幕”演说

B. 参与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C. 加入“北约”组织

D. 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 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 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 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它(   )

A. 皇权专制具有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决策失误

B. 大小官吏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C. 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D. 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秦朝郡县制度之所以能够适应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B.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吏不能世袭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洪武十三年九月,朱元璋废中书省,置“四辅官”。《通纪》载:“九月丙午,置四辅官,以耆儒王本、杜佑、袭敩为春官,杜敩、赵民望、吴源为夏官,秋、冬官缺,以本等摄之,位列都督之次。敕以协赞政事,均调四时。月分三旬,人各司之。”这表明

A. 朱元璋重视基层制度建设

B. 机构改革为加强皇权服务

C. 洪武年间官僚机构重叠

D. “四辅官”是重要决策机关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根据下面示意图判断,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

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B. 元朝的行政制度改革

C. 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    D. 清朝的国家机构设置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B.卢沟桥事变爆发

C.淞沪会战的最新战况

D.日本制造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

A. 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B. 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

C. 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    D. 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一幅关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来吧,小鱼!》。画面中的“山姆大叔”手抓渔网,正在召唤小鱼过来。“山姆大叔”此举的目的有

①遏制苏联力量的崛起

②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③扩大美国商品的输出

④稳定西欧经济,扶持控制西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修长城    D. 统一文字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进入另一个阶层,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是

A. “立嫡以长不以贤”

B.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 “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国过去的政治……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调整?说明这一调整的进步性。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中的观点。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三: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四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三,四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

 

五、简答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