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泰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三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面是有关省份的汽车号牌,这些省份的简称源自西周分封制的是(    )

A. 豫A56789    B. 冀B99999    C. 鲁N88888    D. 吉A66666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巴金在《家》中写道:“觉新在这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又是长房的长孙。”“长房长孙”的说法源自中国古代的(    )

A. 分封制    B. 王位世袭制    C. 礼乐制    D. 宗法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按西周宗法制规定,下表中周天子的儿子中,有第一继承权的应是(    )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

A. 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C. 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D. 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部分朝代选官制度经历了如下变化: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与这些选官方式对应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分别是(    )

A. 军功——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考试成绩——军功——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军功

D. 军功——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在地方上推行的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都对我国的政治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下列对这三种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制度    B.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 都巩固统治提供了制度保障    D. 地方长官均都世袭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被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评论为“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的古代制度最有可能是(   )

A. 宗法制    B. 科举制    C. 行省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古希腊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创立了民主政治的许多形式。,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生,主要受下列哪一制度的影响?(   )

A. 陶片放逐法    B. 五百人议事会    C. 首席将军制度    D. 陪审法庭制度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在会场门口有监察员审查参会者身份。下列人员能顺利入会的是(   )

A. 雅典城内的妇女    B. 来自埃及的富商

C. 富商的家奴    D. 城郊的男性公民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罗马法的产生、发展与完善过程长达1000多年。它的最初形式是(   )

A. 《十二铜表法》    B. 《查士丁尼民法大会》

C. 皇帝的敕令    D. 《查士丁尼法典》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大抵欧洲各国的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首推周秦。”这是因为罗马法(   )

A. 维护和巩固了欧洲各国的统治    B. 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C. 其法律条文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D. 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最大意义在于(   )

A. 内阁向议会负责    B. 用法治取代人治

C. 国王从此不能干涉议会    D. 诞生了英国成文法典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至今,共经历了1 3位英国首相。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称女王是“政治不粘锅”,这表明(   )

A. 女王掌握着国家实权    B. 女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 女王不关心国家政治    D. 女王毫无政治权力可拥有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

A. 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 革命结果的彻底性

C. 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    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艰难    B. 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C. 共和制将被君主制推翻    D. 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的国情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下列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

A.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B.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D. 各地方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根据1871年4月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德意志帝国实行(   )

①联邦制    ②共和制    ③君主制    ④君主立宪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最终完全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期望中国革命(   )

A. 排满反清相结合    B. 民族民生革命相结合

C. 反帝反封建相结合    D. 民族民主革命相结合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

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C. 改变了国人对西方民主的认识    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里“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主要是指(   )

①青年学生 ②先进的知识分子 ③无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④广大农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巴黎公社时期,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

A. 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尚未建立

B. 资本主义经济未得到充分发展

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并未激化

D. 领导者大多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某同学学习了俄国十月革命后,整理了以下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    B.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 发生于1917年11月    D.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政府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政府;……”这最能说明当时的共产党(   )

A. 放弃了自身的奋斗目标    B. 改变了对国民党的认识

C. 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    D. 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电文如下:“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材料中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题是(   )

A. 继续合作,惩罚日本    B. 避免内战,共商大计

C. 巨头聚首,发展友谊    D. 明辨是非,打击共党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新中国初期我国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国两制”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2010年12月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文章指出:“要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这体现了(   )

A.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 民族平等原则

C. 少数民族优先发展的政策    D. 共同繁荣原则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建国初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相当活跃;1966年7月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却连续8年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我国尚未认识到“人大”的重要性    B. “文革”小组代行其职能

C. 国际形势的紧张导致军事体制优先    D. 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观察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它反映了“冷战”期间的事件是(   )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 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D.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英国人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

A. 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并于20世纪50年代最终有了自己外交的“定海神针”。“定海神针”是指(   )

A. “一边倒”的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不结盟”的政策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1971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

A.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    B. 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C.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

A. 苏联综合国力的增强    B.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C. 日本经济迅速的崛起    D.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日本在1956-1972年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其原因不包括(    )

A. 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    B. 重视先进科学技术
C.重视教育保持高投入
D.战争财富转化为资本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世界上有大大小200多个国家,可是如果没有人管它们,这个世界就是个无政府的世界,肯定会一团糟。所以要有个东西来管,这个东西就是最强大的国家。这个最强大的国家有霸权,但是这个霸权是符合世界稳定的要求的,”该言论的实质是(    )

A. 和平共处    B. 独立自主    C. 霸权主义    D. 恐怖主义

 

详细信息
40. 难度:困难

学习了《历史必修一》后,请你指出下列历史命题不符合历史规律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必然

B. 世界政治文明经历了人治到法治,专制到民主的历史过程

C.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正说明人类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D.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是不可遏制的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春秋时期的范蠡认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注:这里的二十、九十是指每石粮的价格)。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这种观点实质上(   )

A. 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 肯定了农商并重的思想

C. 反对提升商人的地位    D. 片面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42. 难度:困难

《易·系辞下》:“包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三国谯周《古史考》:“神农作市,高阳氏衰,市官不修,祝融修市。”据上述材料,由此得知(   )

A. 我国古代的“市”起源悠久    B. 神农时官府已开始垄断商业

C. 当时“市”被限制在固定区域    D. 当时的“市”并无时间限制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商代青铜冶炼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主要用于他们的(    )

A. 经济生产    B. 政治活动    C. 艺术审美    D. 日常交往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己很普遍,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这一变化说明

A. 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B. 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各国变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 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详细信息
46. 难度:中等

下表为“唐前后期长江下游地区水利工程数量比较表”。它反映了唐代

A. 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 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 农业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

D. 江南地区开始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

 

详细信息
47. 难度:中等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详细信息
48. 难度:困难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下列史实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②“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③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A. ②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49. 难度:中等

宋朝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减罪一等,发配邻州。而在《明律》中规定:“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明代法律的内容更加细密严苛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 社会矛盾日趋缓和

 

详细信息
50. 难度:简单

下列图片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是(  

A.宋代官窑 B.家庭手工业

C.明朝机房 D.江南制造总局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51. 难度:困难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材料二 “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其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总结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有效“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材料四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整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久。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4)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试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详细信息
52. 难度:中等

外交是政治的延伸,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法德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法德两国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举出二战后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

材料二

    

周恩来迎接尼克松总统

(2)新中国成立后执行的基本外交方针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二十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认为“世界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但真正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

—一邓小平

(3)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有何具体表现?

材料四 美国学者哈斯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他信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9

(4)请用史实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