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桂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 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二、null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唐代长安的市’’中设有“平准署”,职能是卖出官府不用之物,买进所需物品,根据市场的变化买贱卖贵。对该机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A. 官府放宽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    B. 具有平抑物价和与民争利双重影响

C. 朝廷的财政依赖商税和专卖收入    D. 保证官营手工业在市场的垄断地位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谈及的“革命”是指

A. 七月流血事件

B. 二月革命

C. 十月革命

D. 五月流血周

 

四、null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 国家统一样本

B. 社会制度示范

C. 文明交流枢纽

D. 经济发展标本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②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

A. 援助亚非

B. 另起炉灶

C. 科教兴国

D. 求同存异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

A. 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

B. 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

C. 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D.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A.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 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 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希拉里访问希腊时曾笑称:“希腊应对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收取版税”,希拉里这样说主要是雅典政治开创了

①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②司法独立的原则

③普遍选举的原则

④“主权在民”的原则

⑤集体领导的原则

⑥“分权制衡”的原则

A. ①④⑤⑥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这反映了周以后

A. 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

B. 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

C.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D. 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丘巴里扬曾说:“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其理由是俄国通过这些革命

A. 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B. 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 奠定了社会转型基础

D. 彻底改变了社会落后面貌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A. 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 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 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 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六、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14世纪初,英国就注意到了煤烟污染,17世纪伦敦煤烟污染加重时,有人著文提出过改善大气品质的方案。不过直到这时,污染只在少数地方存在,污染物也较少,依靠大自然的净化能力,尚不至于造成重大危害。环境污染发生质的变化并演变成一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危机,则始于18世纪末叶兴起的工业革命。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史学家普遍把工业革命视为人类历史或“南—北”差距的分水岭,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把这场革命视为人类环境污染史的分水岭;又由于“从影响全球和区域的环境问题看,主要责任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工业发达国家”。

材料二

材料三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当时,《人民日报》还刊载了李维汉关于这一方针在全国人大会议报告的报道。

(1)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材料一研究的着眼点及现实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材料二权力关系设计和材料三政党关系设计的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扼要说明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因素。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湘江评论》连载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文中对辛亥革命作了生动地描述并指出:辛亥革命使人们有了”一层觉悟”,这就是“知道圣文神武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人们应该有话敢说,有事敢做。同时又指出,虽然辛亥革命所持之“主义”,是为一般民众所赞成的,但革命行动本身,却缺乏广大民众的参与,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

——摘编自鲁振祥《孙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毛泽东半个世纪论说述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辛亥革命的社会价值”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