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省东兴市2018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够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  )

A. 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

B.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C. 健全完备的赋税政策

D. 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并根据规定定期朝觐周王和缴纳贡赋。这表明

A. 西周封国的自主权有限

B. 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

C. 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D. 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各省中,其简称都不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山西、陕西

B. 河南、湖北

C. 山东、山西

D. 广东、山东

 

二、null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

A. 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

B. 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

C.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 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调整罗马人与外族人关系的法律,并且逐渐成为在人的自然理性的引导下的以解决历史对每个人所提出的问题为内容的法律”,是古代罗马的

A. 习惯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口1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该政策的实施

A. 得益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加速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C. 是大跃进运动向农村扩展的表现

D. 有利了工业布局的合理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梁启超从1899年到1903年《清议报》和《新新民从报》两种利物上发来了多篇文章,向国民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竭力鼓吹民族主义、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民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这反映出梁启超

A. 认为西学是救亡图存的根本

B. 引入方君主立宪政体理念

C. 以求在西学中找到救国良策

D. 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A. 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B. 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

C. 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

D. 为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553月,内务部、公安部联合发通知,规定农民的迁徙已经不是自由的迁徙而是需要审批,能否迁徙取决于政府。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反映了(  )

A.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要求

B. 大跃进时期工业化建设的要求

C. 构建经济体制的时代要求

D.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要求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古代雅典,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是从年逾三十的男性公民中一年一度地通过抽签产生,公民不得连任官职。其做法

A. 体现了公民大会的权威性

B. 确保了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C. 维护了司法机构的公正性

D. 保持了公民团体的稳定性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

B. 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

C. 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

D. 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者医学奖得主之一,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颁奖典礼上自释其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源自中国古代一部文学作品,此作品的艺术特色是

A. 浪漫主义

B. 古典主义

C. 自然主义

D. 现实主义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一同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一一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一一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西方在思想领域出现的现象,并分析两种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和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与当时欧洲思想发展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国家安全是国之大事,关系国家的兴衰成败和民族的振兴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修建的道路和桥梁,同其他古代社会修建的道路一样,也刺激了经济的一体化:尽管最初建设时考虑的是军事用途,但是之后,这些路桥却成为内部商业交流的通衢。

公路连接了罗马帝国的各个部分。一条长4800公里的路与北非海岸线平行,许多支线一直延伸到南方,商人、士兵通过这些支线可以深入撒哈拉沙漠。在东部地中海地区,罗马人也新建一些道路,方便了这一地区的旅游和贸易。

——摘编自《新全球史》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秦朝驰道和罗马帝国大道的共同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分析其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14—17世纪初,结伴航行成为保护英国海上贸易商船安全的主要办法。其基本情形为:商船对自己进行武装,而后结伴出航,英国官方担当了管理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从17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官方开始在需要时向商船提供军舰护航,以加大对海上贸易商船的保护力度。随着英国海外贸易和商船数量的不断增加,护航力量相对不足的问题愈加严重,同时法俄贸易攻击意图愈加明显,19世纪80、90年代,英国放弃了对海上贸易提供直接保护的政策,确立了海军封锁攻击政策,即在战争开始之时,采取及时封锁敌方海军军港和主动攻击敌方据点、海上贸易商船等行动,以控制和吸引敌方海军力量,从而达到保护海上贸易的效果。

——摘编自《近代英国海上贸易保护政策的演变》

(2)阅读材料三,概括近代英国海上贸易保护政策的演变。结合所学,请任选一个演变阶段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东汉著名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战国纷争的时代,各地田亩不同,车轨不同,法律不同,服饰不同,语言不同,文字不同;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初并天下,确立了以郡县制为基础的新的专制主义政体,由中央政府主持,进行了“治驰道”的伟大工程。形成了通达全国的交通。作为“周定四极”,“经理宇内”的条件。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朝公开宣布的基本政策,就包括“车同轨,书同文”。汉武帝时,开通往“南夷”地区的通道,平治雁门地区交通险阻,打通西城道路,开凿漕渠……当时,海内成一体,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农工商交易之路通”;秦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大体完成了合流的历史过程。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指出秦汉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交通发展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原则。基本内容是: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即“全体一致”原则;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会员国如违背盟约而从事战争,其他会员国有权对其进行经济、军事及政治制裁。

在联合国宪章中,集体安全规定的基本内容是:安全理事会具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主要责任,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即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之行为之应付方法,安理会可决定采用武力之外的各种方法对当事国实行制裁,如和平手段不足以恢复和平,安理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等等。

——据徐蓝《世界大战、集体安全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联合国宪章有关集体安全的规定反映出二战后国际社会的哪些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指出在集体安全原则方面,联合国宪章与国际联盟盟约的规定有何明显的不同。

 

五、简答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