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必修学科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感叹到:“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这里王夫之肯定的是秦朝的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公九卿制

D. 皇帝制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据此,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中书省负责草拟,下辖六部

B. 门下省地位最高,掌握决策权

C. 尚书省地位低下,没有权力

D. 三省长官皆宰相,相权被分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在伯利克里执政的某一天,雅典公民帕罗耶参加了公民大会,投票通过了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的决定。上述故事是

A. 真实的,陪审法庭是雅典的最高法院

B. 真实的,公民有权参与公民大会决策

C. 虚构的,陪审法庭是梭伦改革的内容

D. 虚构的,公民无权投票设立陪审法庭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某一年,英王批准实施了选举改革法,着重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重新分配议会议员的席位,二是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扩大选民队伍。这一年最有可能是

A. 1688年

B. 1689年

C. 1721年

D. 1832年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美国公使田贝对于一场战争有如下回忆:“我认为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我建议授权给我,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清政府)自然希望议和,请求我立即照办。”谈话中涉及的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政治意味着妥协。我们需要选择最不坏的方案,因为它是可行的方案,我们不可能得到更好的结果了。”下列史实最能体现妥协的智慧的是

A. 国共合作

B. 十年对峙

C. 五四运动

D. 解放战争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会代表的合影,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志着我国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B. 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批准创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D. 为加强扩大基层民主提供法律依据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中国古诗词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可以更好地表达当代人们的思想感情。下图所示诗词,更是激发了台湾居民回乡探亲时的感慨和热泪。这份感慨最早可能大规模出现于

A. 1979年

B. 1987年

C. 1992年

D. 2008年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有人用“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来形容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其中“冰释雪融”指

A. 乔冠华的大笑

B. 尼克松访华

C. 田中角荣访华

D. 中美建交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47年,美国某政要宣称:“我们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于

A. 罗斯福

B. 杜鲁门

C. 马歇尔

D. 克林顿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出现于1990~1991年发掘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中国最早的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是《左传》中的晋国铸铁鼎。据此,河南三门峡虢季墓最有可能断代为

A. 西周末至春秋初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西方某刊物上曾经登载了一幅机器人的想象画:一台冒烟的蒸汽机,正带动着人形的机器,挥舞着镰刀收割庄稼。与该想象画同时期的发明创造最有可能的是

A. 轮船

B. 汽车

C. 电灯

D. 飞机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55年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对农业的改造过急过猛,80%以上的农民是在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内加入初级社并随即转入了高级社,后来对农民的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作价赔偿还也没有认真执行。对材料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 和平赎买、公私合营存在弊端

B. 生产合作社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C. 三大改造有弊端应被彻底否定

D. 三大改造直接导致了三年困难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著名学者任世江认为,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该学者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

B. 不符合农业现代化

C. 完全没有实施的必要

D. 是国家的错误决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图是1916年林徽因与表姐妹们身着北京培华中学校服的合影,该照片不可以用来研究近代的

A. 时尚生活

B. 女性教育

C. 婚姻自由

D. 服饰变迁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晚清诗人黄遵宪在1890年作《今别离》:“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其描述的是

A. 报刊杂志

B. 有线电报

C. 轮船运输

D. 无线电报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罗斯福认为:“我们现在的任务是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为此,他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实行美元贬值

②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③减耕减产,降低农产品价格

④推行以工代赈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共产党宣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如下一些特征: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私有制。下列措施最符合该理论的是

A. 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 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化

C.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D. 集中全部力量只发展重工业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在没有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情况下,最高苏维埃就决定只留下航空、无线电、造船等几个中央部,其余皆下放地方。”上述材料呈现的改革内容出自于

A. 列宁

B. 斯大林

C. 赫鲁晓夫

D. 戈尔巴乔夫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多样性的联合,将会更好地解决彼此间的共同问题,也会使我们更有效率地为整个欧洲的安全和繁荣而努力工作。”下列集中体现了“多样性的联合”的国际组织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揉合到儒家思想中,下列董仲舒的观点借鉴了法家的是

A. “春秋大一统”

B. “天人合一”

C. “天人感应”

D. “三纲五常”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评论中国古代一位儒家学者: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他评价的是

A. 孟子

B. 朱熹

C. 黄宗羲

D. 顾炎武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文学是作家对生活评价性的反映,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心理。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诗经》有浪漫主义风格,相传为孔子整理

B. 《二京赋》是汉赋的代表作

C.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创作于春秋时期

D.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擅长楷书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一书中认为,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可以为他的论点提供依据的是

A. 自由落体定律

B. 经典力学

C. 生物进化论

D. 量子论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近代中国持有上述观点的是

A. 林则徐

B. 张之洞

C. 康有为

D. 李大钊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在此观念的直接影响下兴起了

A. 维新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其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立于世界。……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该思想指导的实践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辛亥革命

C. 国民大革命

D. 土地革命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延安时期,毛泽东的这段论述阐述了

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 新民主主义理论

C.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D.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该规划实施期间取得的成就是

A. “两弹”研制

B. 东方红一号

C. 南优二号

D. 载人航天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画家丰子恺描述了某一画派:“憧憬于色彩,赞美太阳。……画面只是色彩光的音乐,仿佛太阳为指挥者而合奏的大曲。”下列作品体现了这一创作风格的是

A.

B.

C.

D.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体现了“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的战略方针。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1990年,浦东的开发与开放标志着上海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纷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缩减福利国家的规模。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

 

三、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1917年间,俄国有一千五百多万人被强征入伍;工人们每天被迫工作十小时以上,实际收入却不断下降。截至1917年3月,俄国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于战争,四百多万人伤残。1917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材料二俄国当前的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上到下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的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三(布尔什维克)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领路人。……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11月以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名义发动了一次夺权运动。随后不久,莫斯科政权也被苏维埃夺取。……终于在1920年代末控制了前沙皇俄国大部分地区。

——大卫•科兹《来自上层的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战争”与“革命”之间有何内在联系?“革命”指的是哪场革命?其性质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

(3)材料三中的“夺权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采取了什么样的夺权方式?

(4)材料三的“夺权运动”有何开创性的历史意义。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民族资本主义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如下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F1可能是哪些国内国际因素?F2的阻力最有可能来自于哪一侵华势力?

(2)材料二中欧美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1929年能坚持下去的主要内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比重不足1%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变化具体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在西方,从古希腊开始,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并在近代发展成为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古代希腊,某思想家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该思想家是谁?请列举他的其它观点。

(2)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虽然是宗教题材,但画中的圣母和圣子有母亲的柔美、孩子的天真。这一创作风格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3)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在德国出售赎罪券。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的发动者和核心主张是分别什么?

(4)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该时期的人文精神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有何特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