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上海由于地处入海口,已经成为西方渗透的大本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的标志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中国禁烟运动            ②辛亥革命     ③签订《南京条约》        ④香港回归。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中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学者马勇在论述晚清后二十年历史时写道:“会议进行了两天,他们终于达成一致行动的谅解,同意适度向中国增兵,计划在条件适度成熟时先夺取天津,然后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向华北用兵,拯救被困在那里的外国人。”此后,列强发动了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这段文字出自美国作家安娜雅各布对一场战争的叙述。这场战争是

A.护国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844年,道光帝谕令各省督抚:“除现在开采外,如尚有他矿愿开采者,准照现开各厂一律办理”。1849年议定《云南矿厂章程》四条,由是“一时矿禁大弛”。上述材料可以表明这一时期

A. 鸦片战争后政府重视矿藏开采    B. 开矿筹饷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C. 鼓励兴办洋务以实现自强求富    D. 放宽限制促进近代工矿业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虽然现在这一事件已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当时清朝政府并没有认识到这些条约规定的严重性。这一事件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秘密结社是中国民间社会的组织形式之一。清朝前期,义和拳以“反清复明”为宗旨;清中期,演变为以强体健身、自卫身家为宗旨的民间武术团体;清末,则将外国传教士作为斗争目标和袭击对象。义和拳的宗旨演变客观上反映了清朝时期

A. 民族危机、阶级矛盾不断加剧

B. 外国宗教侵略愈演愈烈的趋势

C.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刻变化

D. 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复杂变化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义和团运动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但其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

A. 完成了反帝的任务    B.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状况

C. 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D.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

A. 国民革命的兴起    B. 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

C. 战略反攻的开始    D.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歌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 正面战场顽强抵抗

C.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 全民族的奋勇抗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有学者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三想的深刻变化。”该学者认为领事裁判权

A. 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B. 是符合时代需要的合理规定

C.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 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图为某同学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一部图书的部分目录,这部书是

A. 《台儿庄战役史》    B. 《华北百团大战纪实》

C. 《枣宜会战》    D. 《淮海战役的运筹谋划》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一诗作反映的事件是

A. 左宗棠收复新疆    B. 刘步蟾抗击日军    C. 曾纪泽到俄国谈判    D. 徐骧领导义军抗日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在于()

A. 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    B. 紧张的革命形势

C. 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D. 太平天国内部斗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 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B.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 承担起了民主革命的重任

D.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天京事变”可以说明一个基本道理

A. 农民领袖之间只能同患难,不能同安乐

B. 农民领袖缺乏进取心

C.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可避免

D.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A. 要求社会平等的愿望

B. 追求绝对平均主义

C. 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

D.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资政新篇》载:“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在此洪仁玕(  )

A. 鼓励私人投资资本主义工商业    B. 鼓励借鉴工业革命成果

C. 鼓励创造发明,实行专利制度    D. 主张培养新式人才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告国内:“文已循途东归,自美徂(到)欧,皆密吾要人,中立之约甚固……”这段话表明孙中山(   )

A.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B. 要兼程回国,亲自参加武装起义

C. 对国内发生的事情一度保持中立态度    D. 要革命党人争取袁世凯中立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身在长沙乡下的王闿运,是个名气足够大但本钱还不够的名士。革命到来之际,他安静地待在家里。看见报上的武昌起义,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接下来,他会嘲笑一下摄政王载沣的手足无措,‘乱了枪法’。”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A.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B. 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

C. 辛亥革命并没有取得成功

D. 士绅阶层反对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XX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响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已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A. 黄花岗起义    B. 武昌起义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就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辛亥革命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主要是因为它()

A. 结束了中国传统社会    B. 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在于

A.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C. 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D.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反帝反封建成为两党的共同目标    B. 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C. 三大政策使合作具备了政治基础    D. 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符合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 反映了民主革命的目标

C. 表达了国共合作的意愿    D. 宣扬了民主自由的观念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26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随后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但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与此转变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C.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  D.国内民主运动高涨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敌人的深远后方去。……就可以东胁南京,西逼武汉,南抵长江。”这里的“战略进攻”是指

A. 开展百团大战

B. 挺进大别山

C. 组织淮海战役

D. 发动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总结概括是复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表为某同学设计的历史知识表格,下列选项与表格要求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A. ①中共一大召开  ②北伐战争  ③淞沪会战  ④重庆谈判

B. ①国民会议运动  ②遵义会议  ③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④三大战役

C. ①国共合作  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③《论持久战》④七届二中全会

D. ①黄埔军校创办  ②国民会议运动  ③《新民主主义论》④开国大典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    与清朝官员的联系并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说的“暴乱”是指(  )

A. 戊戌变法    B. 义和团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为万世之太平。  ……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摘自日本天皇《终战诏书》(1945815日)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一处你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分析说明。(要求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912一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l.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三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时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 (1912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辛亥革命的进步作用。

(2)材料四反映出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失败”具体体现在哪方面?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强的信心。

材料二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自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原因。概括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作者指出的“分水岭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