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陕西省高新部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南宋的戴表元说:“名卿士大夫,十有八九,出于场屋科举。”有人曾统计过文天祥为状元的宝佑四年(1256年)那榜进士,来自平民家庭与出于官员家庭的人数比约为7:3。据此可知,南宋科举制

A. 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 致力于维护下层民众权益

C. 实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D. 有利于社会阶层间的流动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雍正十三年规定:“京城一切无帖(龙帖,即营业执照)铺户,如有私分地界,不令旁人附近开张;或将地界议价若干,方许承顶;至发卖酒斤等货物,车户设立名牌,独自霸揽,不令他人揽运,违禁把持者,枷号(拘留)两个月,杖一百。”这表明当时政府

A. 限制商业活动    B. 抑制商业兼并    C. 加强商业监管    D. 鼓励商人竞争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8399月,在广州禁烟已有9个月的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指出:此蕞尔小邦,若大军远征,势必路途遥远、补给困难,绝对不会出此下策。据此可知,当时的林则徐

A. 盲目排外不了解敌情    B. 思维固化看不透本质

C. 顽固守旧排斥新知识    D. 愚昧无知且刚愎自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白话文原来是一种民间文学,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不是正式文体。然而,20世纪初期,它却在中国流行开来。这主要是因为(  )

A. 政府的大力提倡    B. 思想启蒙的需要

C. 政治变革的推动    D. 白话文通俗易懂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面是1937年6月15日,蒋介石向周恩来提出的几项条件。它反映出国民政府

A. 竭力维护全民族抗战局面

B. 与中共争夺抗战领导权

C. 力图削弱中共的政治影响

D. 联合中共力量共同抗日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A. 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 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C. 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D. 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古代文官的最高境界是以死上谏君王,而李贽却说:“死而博死谏之名,则志士亦愿为之……避害之心不足以胜其名利之心,以故犯害而不顾,况无其害而且大有利乎!”李贽意在

A. 分析古代文人死谏的原因

B. 说明文人加强修养的必要

C. 揭示借道德博名利的骗局

D. 批评以死谏者的愚昧无知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8399月,在广州禁烟已有9个月的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指出:此蕞尔小邦,若大军远征,势必路途遥远、补给困难,绝对不会出此下策。据此可知,当时的林则徐

A. 盲目排外不了解敌情    B. 思维固化看不透本质

C. 顽固守旧排斥新知识    D. 愚昧无知且刚愎自用

 

二、null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让掌握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与正途出身无异,对于肄习西学的人,准予照拟破格从优给奖1887年李鸿章还上奏,为天津水师武备学堂学生及教习人员争取科甲正途出身。这反映了李鸿章

A. 力图改变人才的选拔途径

B. 与顽固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

C. 在传统与变革中艰难抉择

D. 试图维持传统教育稳定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阐述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发表《劝学篇》,把“中体西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晚清“体用之争”

A. 割裂了传统的中国文化

B.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

C. 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D. 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梁启超道:“杀贵族之权,削封建之制……然后君主专制之政体乃成。”该论断

A. 符合唐朝政体特点    B. 体现了古代政治转型

C. 总结朝代更替规律    D. 否定了古代政治制度

 

四、null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临时约法》开了“因人立法”之风,使国家根本大法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屈从于人的理念与意志,使法随人变,表现出很强的人治色彩。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

A.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

B. 专制传统和官僚政治

C. 民主共和未深入人心

D. 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东汉中期,对各地荐举上来的孝廉,朝廷要进行复试,“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即中央对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试经术,文吏出身的则考试笺奏。这说明当时察举制

A. 注重选拔特殊人才

B. 忽视了真才实学

C. 具有明显的程式化

D. 实现了公平公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学者时殷弘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学者王玮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材料中有关冷战原因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 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

B. 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

C. 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的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D. 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西汉大臣贾谊曾上奏“君之宠臣虽或有过,刑戮不加其身”,得到汉文帝的认可。而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如果让恶人逃脱罪责“就会挖空社会安全的基石,扼杀正义”。由此可见

A. 罗马法对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影响深远

B. 罗马法更强调公平和正义

C. 罗马法维护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D. 中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不可磨灭的烙印”突出表现在

A. 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 罗马法成为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

C. 罗马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

D. 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英国历史学家屈维廉指出:1688-1689年威廉入主英国成为英国历史上的决定性的转折点”。“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

A. 王权结束    B.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C. 国王与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关系    D. 责任制内阁形成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据材料判断,“反革命”指

A. 资产阶级向旧贵族妥协

B. 议会违背了人民的意愿

C. 避免了再次暴力斗争的出现

D. 资产阶级政变更换国王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一书中说:“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是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精巧的设计”指的是

A.君主立宪政体          B.社会主义联邦政体

C.联邦共和政体          D.君主专制政体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某同学在上大学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时,在周振鹤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请问这幅行政区划图描述了哪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A. 西周

B. 秦朝

C. 汉初

D. 元朝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就是自学有成就的人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参加考试。而宋代的科举制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既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名字、乡贯,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级。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A. 唐代考生只能通过“投牒自举”方式参加科考

B. 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舞弊现象

C. 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进一步僵化

D. 严格选拔途径和手段从而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俞森《荒政丛书》卷5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 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B. 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C. 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D. 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下图漫画是《“孔子”照“镜子”》,四只镜子分别是全球化、权利、自由和资本主义。下列分析最符合漫画主旨的是

A. 儒学压制人性,违背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

B. 儒学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不符全球化潮流

C. 儒学价值观与现代的价值观可以相容相通

D. 儒学主张“有序”,可用来促进世界的和平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农耕经济的领先

B. 自然经济的解体

C. 资本主义的萌芽

D. 重农抑商的风气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 历史现象往往具有较大的复杂性

B. 历史现象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C.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二战后,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以实现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下列项中不属于法国政府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 确定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的发展方针

B. 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

C. 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D. 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旧唐书·吐蕃传上》记载: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弃宗弄赞(松赞干布别名),令李道宗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 „ 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吐蕃与唐朝确立了“翁婿”关系

B. 体现了唐太宗开放的对外政策

C.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吐蕃的风俗习惯

D. 所建城邑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学者罗素说:“这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发展的原因则是由于以下因素:俄国渴望占有君士坦丁堡;德国在控制土耳其后,还渴望扩展到巴格达和波斯湾;而对于波兰的独立问题而言,

虽然德国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但是俄国却并不希望如此。”罗素强调的是

A.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演化成战争

B. 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斗争的发酵引发了战争

C. 巴尔干地区成为一战前欧洲的“火药桶”

D. 德俄两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孕育了战争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对称是指一种同形同量的形态,对称性的结构形式使建筑物富有重力感,对称往往与均衡联系在一起,让人产生健康和平静的均衡感。下列建筑布局讲究对称特点的是

①平遥古城 ②图拉真广场 ③皖南宏村 ④明清故宫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六、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中国历史著作关于鸦片战争主要观点的对比。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倌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建国后,价格制定机制的演变印证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调节作用,是说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计划。在我国,还存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还起作用。计划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计划第一,价格第二”。

——《毛泽东文选》第七卷(1957年)

材料二 1985年以来,形成了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指导性价和市场价所占比重占到70%以上,在农民出售的农产品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达到52%,工业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中市场调节的比重占到37%左右。

——李凤瑞、万国庆《对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  全国抽样调查12个钢厂的自销率与产量增长率(单位:%)

钢厂

自销率

平均自销率

产量增长率

平均产量增长率

排名前6位

0~7.8

2.96

-10.98~5.80

-9.32

排名后6位

10~34

18.78

2.30~69.73

14.38

 

——《改革:我们面临的挑战与选择》(1985年10月)

20世纪80年代因为改革进展太慢,于是给寻租活动形成了很大空间。物资分配体制和物资价格的双轨制,使得“官倒”通过倒买倒卖能够从中获利。当时生产资料、物资是双轨制,一部分是计划调拨的,另外一部分是通过市场的。计划调拨的部分是计划价格,通过市场的是市场价格,在物资紧张的情况下,两个价格就拉得很大。

——吴敬琏《政府与市场》

材料四 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都在供给侧,都在企业和市场侧,市场中的企业是提升技术的主体,市场中的企业和微观经济单位是资源组织方式的创新主体。供给侧根本不需要管理,而且想管也管不了。如果生产能力确实改进而提高,供给将自动创造需求。新技术、新产品必然有新的需求与之对应,就像一款新上市的智能手机,价格高出其他手机几倍,还出现排队抢购的现象,否则就不是创新了,需求不足的现象只发生在旧产品的能力扩张上。换言之,过剩产能的实质是创新能力的欠缺。

——许小年《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以供给侧改革开拓创新空间》(2016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商品价格产生的方式和经济基础。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价格双轨制产生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分析价格双轨制产生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四中智能手机热卖的社会因素。这体现了什么经济学原理?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善于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但是从鸦片战争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帝国主义采取较温和的形式侵略中国时,封建地主阶级则向帝国主义投降,共同压迫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往往以国内战争的形式反抗二者的同盟,这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

                          ——摘编自王卫恒《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三个误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时期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特征及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相应政策调整。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材料  一战的突然爆发,使欧成为一块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是非之地。绝大多数美关侨开始到美国驻欧州各国的大使馆和领事馆前示威,强烈要求美国政府采取行动,保护公民的安全。为此,8月4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向国会提交了一份紧急拨款案,要求国会“拨款250万美元,用于救济、保护和运送美国公民”。1914年8月6日晚,装载着价值450万美全的救济资金和近50名救济人员的美国军舰,从纽约港出发。各救济单位抵达指定的救助地后,立即有大量的滞留者前去寻求救助。在救助美国公民的基础上,美国救济委员会还为南美洲国家的公民提供了除兑换现金外的救助。前往欧陆腹地进行救济的美国官员,积极与欧陆相关国家的政府及美国驻外机构进行协商,建立起一连串的站点,随后安排许多专列,将分散搁浅于欧陆各国的美国公民,分批运送至伦敦、鹿特丹港。在滞欧美国人于伦敦或鹿特丹港等待回国的轮船班次期间,美国救济官员还向他们提供信息和精神救济。据统计,自8月4日至9月19日间,仅从伦敦撤离回美的美国公民就达87,000人。到10月初,大部分滞留欧的美侨都已撤回,美国的救济官员也陆续回国。美国政府此次撤侨行动到此基本结束。

——摘编自《一战初期美国对滞欧侨民的救济和撤离行动初探》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政府在撒侨行动中的反应。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撤侨行动给我们的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