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2018届高三下学期(3月)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西汉刘向认为:“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春秋,国之鉴也.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甚众,未有不先见而后从之者也.”材料表明

A. 先秦时期宗法制逐渐遭破坏

B. 夏商中央政权已开始实行分封制

C. 春秋时期贵族阶层生活富足

D. 西周时期诸侯势力左右中央王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吕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B. 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 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D. 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战国时期,为了供应军队日用的需要,军队驻扎的地方,往往成为商人逐利之场,逐渐形成了一种小的市聚,谓之“军市”,由军方设置令进行管理并对商人收取租税。这反映了

A. 军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 商人具有充分自由和最大利益

C. 军市解决了军队的经济问题    D. 各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反映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该措施(     )

A.阻碍了经济发展             B.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

C.动摇了农本观念             D.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当地

A. 农业经济结构较合理    B. 农业生产受市场主导

C. 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    D.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A. 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C. 国共两党均开展敌后抗战

D. 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晚清苏州的糖食公所公开阐明以联络商情,亲爱同业为宗旨。广货业唯勤公所也是以联合团体,讲求保护自治”“开拓风气,集思广益”“振兴商业,保全捐数为宗旨和目的。这些现象反映出近代行会的作用之一是    

A.维持商业制度和封建秩序

B联合同业,共同发展

C推动国家经济振兴和发展

D维护行业的垄断利益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题文)(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 宗教意识淡薄

B. 反对神灵崇拜

C. 注重物质生活

D. 强调人的价值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这一时期兴建铁路热潮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B. 各国思想观念的转变

C. 经典物理学的指导

D. 世界市场发展的需求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原文:“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是19世纪后半叶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这样解释所产生的影响是    

A.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宪法保护

B.启蒙思想成为宪法理论来源

C.维护产权成为司法判决核心

D.私人垄断发展获得法律保障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摘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材料三在科举废后不久即称赞科举的伟人是孙中山。民国刚成立,他就说:“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唯考试。”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和讲究人情与关系的民族性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后来在看到民国建立以后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强权决定官员选任的状况之后,一再对科举制作出赞美的评价。

——摘自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改革文官任用方式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两度称赞科举制的目的及其意义。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材料一:1917年5月6日,黄炎培与蔡元培、张元济等48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8月20日,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这个学校开设的科目与一般学校大不同,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并附设工厂。后来又添设土木、留法勤工俭学、染织、师范、商业等科。这些专业大都是社会所急需,也是热门专业。

——肖伟俐《大家风苑》

材料二:“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

——1916年黄炎培《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炎培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炎培教育思想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