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中记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段话体现了⽼⼦的(    )

A. 辩证法思想    B. 的思想    C. 天法道,道法的思想    D. 以柔克刚的思想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汉书·食货志》记载:“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为改变这种状况,当时的统治者(  )

A. 重征赋税    B. “无为而治”    C. 实现“仁政”    D. “独尊儒术”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

A. 民贵君轻    B. “天人感应”    C. “三纲五常”    D. 性本善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A. 维护封建礼教    B. 主张“学以致用”    C. 反对迷信崇拜    D. 抨击腐朽统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

A.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B.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C.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D.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课题“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  )

A. 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 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

C. 规划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蓝图    D. 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准备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记录   ②制作天文观测仪器——浑仪

③编辑《石氏星表》         ④发明新型浑仪——简仪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楚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楚辞是春秋时期由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用楚国方言创造的一种新体诗歌

B. 楚辞与《诗经》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是自由灵活的句式

C.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D. 楚辞大量采用象征、比喻手法来表达诗人对祖国人民的忠诚和热爱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对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 中西文化的交融性感悟

C.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黄易先生的代表作品《寻秦记》描述了20世纪的一个特种兵因时空机器出现故障,被送到战国末期的赵国,参与了战国末期到秦初的列国争战的故事。现代科学的发展有可能为此种“穿越”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你认为该理论应该是(   )

A. 量子理论    B. 相对论    C. 基因学说    D. 经典物理学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拉马克曾经以长颈鹿作为例子来说明他的生物进化理论。长颈鹿的发展演化进程,主要证实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哪一观点(  )

A. 生物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B. 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内部的竞争

C. 微小的有利变异逐步积累为显著的变异    D. 生物必须与其他种类的生物相互竞争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从经济近代化的⾓度看,以下四幅图⽚使⼈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

A. 牛耕

B. 蒸汽机

C. 内燃机

D. 互联网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偷用西学的“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主观目的是(   )

A. 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 使维新思想更容易被认同和接受

C. 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 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 教育制度    B. 军事技术    C. 经济组织    D. 思想观念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 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 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 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的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新民主主义论》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题文)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是指(   )

A.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 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 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 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

A. 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 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 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 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2008年10月18日,著名导演谢晋因病逝世。他一生所执导的36部电影如同一本反映中国社会起落的大事记。他的反思三部曲——《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和《芙蓉镇》创作于(  )

A. 新中国成立之初    B. “双百”方针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

C. 改革开放后    D. 21世纪初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 ②④①③    B. ②③④①    C. ④③②①    D. ④①②③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打死父亲》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愤怒的青年”代表作家约翰·韦恩的一部力作。这一触目惊心、骇人听闻的书名不仅揭示了父与子之间的冲突,而且表现了青年一代与传统、权威、规范等价值标准决裂的态度。从创作的手法看,它属于(   )

A. 古典主义    B. 现代主义    C. 浪漫主义    D. 现实主义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绘画领域兴起,这一流派的画家们主要是由一些青年画家组成,他们借助当时光学研究领域的新成就,探讨如何用光和色来描绘外部世界……这是哪一美术流派(  )

A. 新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美术    C. 现实主义美术    D. 印象画派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英国作家霍尔金的小说《指环王》长期不被中国观众了解,好莱坞将《指环王》搬上银幕之后,《指环王》这部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说明(  )

A. 小说的影响力不如电影

B. 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艺术的推广

C. 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

D. 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严复(1854~1921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曾留学海外。假如他在30岁左右有机会周游世界各地,他有可能(  )

①到奥地利听节奏轻快的《蓝色多瑙河》

②到意大利听旋律优美的歌剧《茶花女》

③在美国欣赏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

④到英国听“甲壳虫”乐队的摇滚乐

⑤在北京观看谭鑫培表演的京剧

A. ①②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只是刚刚解开了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18世纪以后,理性与思想才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历史的变化,终于促成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发生。

材料二18世纪,一些启蒙思想家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他们从自然法出发,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提倡“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主张广泛地反映在当时文学、艺术、政治方面。

材料三18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出身于中产阶级的鲁滨逊独自一个人漂流到荒岛上征服了一些土族人并以总督自居的故事。他坚信自己的力量,具有实干精神和创业意志。18世纪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发表了一部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描写了少年维特颂扬自然,热爱淳朴的农民和儿童,反对封建习俗,憎恶官僚贵族的精神。18世纪的法国启蒙剧作家博马舍写出了世界名剧《费加罗的婚礼》,剧中主人公费加罗是个仆人,他对主人伯爵老爷说了这一段独白:“因为您是个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您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使过一点力气之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

请回答:

(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解开的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出现前的西欧历史变化”。

(3)启蒙运动中的这些主张广泛地反映在当时文学、艺术、政治方面。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在文学方面的反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在艺术和政治方面的反映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00—1840年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节选)

世界

中国

●16世纪,新航路开辟。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1696年,巴黎出版《中国近事报道(1687~1692)》,该书是法国耶酥会士李明在华期间写给法国要人的通信汇编,对康熙年。间的中国作了详尽的介绍。

●17、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1765年,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1840年前后,机器制造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完成。

●1593年,番薯由吕宋(今菲律宾)引入中国。

●1602年,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1637年,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688年,法国传教士张诚到由葡萄牙人徐日升神甫引荐觐见康熙帝,与法国另一传教士白晋同在宫廷供职。1689年,张诚和徐日升被委任充当中俄尼布楚边界谈判的译员。

●1663年,黄宗羲完成《明夷待访录》。

●1644年,清军入关。

●1729年,雍正设军机处。

●1736年,清朝祈谷于上帝,乾隆帝亲诣行礼,自是每年如之。建京师先蚕坛。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三组中外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

(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材料由于努尔哈赤晚年一些错误改革的推行,致使战乱中的辽东经济受到空前破坏。成千上万的汉民纷纷起来进行反抗,就连女真人也有逃亡。皇太极即位后启用汉官,在其辅佐下以汉、金为榜样,有选择地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首先,在农业政策上,改变努尔哈赤时期采取的“掠民为奴”,把辽沈地区农民附庸在女真族的庄园中进行耕作的政策,从而稳定和激发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吸收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和明降官降将参与申明法令,这种改变实际是使广大汉民摆脱奴隶或农奴的地位,重新恢复他们自耕农身份。其次,在政治上,注意缓和女真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以明朝为样板,建立封建化制度。在文化思想上,从本民族团有文化特点出发,有选择地接受汉族先进的封建文化,提高女宾人的文化素质,希求较快地改变后金文化落后的社会而貌。由于皇太极全面实行改革,很快地稳定了后金的统治秩序。

——袁阔琨、魏鉴勋《试论皇太极的文化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皇太极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皇太极改革的历史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