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 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 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 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的旧俗,在门前张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撕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宋朝时期北方人南迁

①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②带来新的风俗习惯

③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④促进南北文化融合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促进移民具有这一趋向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推广  B.人口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

C.政府对开发西南的有效推进 D.初步出现区域经济分工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 “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

C. “苏湖熟,天下足”

D.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与下表中数字序号①②③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    )

A.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    B.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

C. 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    D. 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繁荣。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扬州位于南北交通要冲

B. 江南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

C.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 安史之乱使长安、洛阳满目荒凉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面为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我国粮食情况统计表。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国家分裂阻碍了经济发展

B. 封建经济持续发展

C.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过北方

D. 人们生活安定富足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 “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

A. 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 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

C. 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D. 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新唐书》记载:“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注重精耕细作

B. 广泛引种经济作物

C. 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把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历史上的中原应位于其中的

A.函谷关以东            B.崤山以西

C.山东、山西            D.整个黄河流域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比较下图,提取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①汉唐间南方的社会经济有了非常大的发展

②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③从汉到唐代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平衡

④隋朝修建大运河促进传统经济格局的改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结合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

B. 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

C. 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D. 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12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下列属于明清时期“瘠卤沙冈”“陡绝之地”成为耕地的重要条件有

A.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B. 农业区域化程度提高

C. 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的引进和推广

D. 明代发明的曲辕犁适应不同土壤的耕作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长江流域取代黄河流域,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大约是在

A.两晋时期           B.唐宋时期

C.两宋之际           D.明清之际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读下表《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通过对该表的分析,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①人口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

②江淮地区人口变动幅度一直是最大的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始终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呈现南移趋势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段材料可能出现在   

A.商周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东晋南朝时期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是在

A. 秦汉

B. 隋唐

C. 两宋

D. 明清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古代江南经济长期落后于黄河流域的原因不包括

A. 地势复杂

B. 气候炎热潮湿

C. 人口稠密

D. 生产技术落后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汉唐时期的人口分布表格,从表中可以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 西汉时期,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B. 唐朝时期,黄河流域人口减少,江淮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及福建地区人口增长很快

C. 西汉和唐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一直最多

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干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上(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侥,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日:“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四: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出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