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美国学者小福尔索姆认为:历史学家们都赞扬(罗斯福)新政是处于衰退的国家迫切需要的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二战)以难以想象的力度把美国人从大萧条中解救出来。巨额的军火支出,印证了凯恩斯的那句:政府支出能够保障繁荣。据此推断,作者认为(     )

A.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大萧条

B. 政府支出扩大不利于结束危机

C. 二战是大萧条结束的真正原因

D. 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律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该法令是

A. 《全国工业复兴法》

B. 《农业调整法》

C. 《紧急银行法》

D. 《社会保险法》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罗斯福在1935年提交的年度国会咨文中宣称:我们发现我们的人民正在经受着陈腐的不平等的煎熬尽管我们付出了话语和行动的努力,但是特权阶层尚未铲除、社会下层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救助。为此,罗斯福推动国会通过

《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联邦紧急救济法》,规定政府实行大规模救济

《社会保险法》,致力于建设养老金和保险制度

《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应该享有的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全球通史》)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斯大林在谈到罗斯福新政时说:“美国人所追求的目的,是从经济紊乱、经济危机的基础上产生的。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以上材料说明新政   

A.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

B.大力发展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目的是消灭经济危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首先,让我说,我坚信我们不得不感受到恐惧的只有恐惧本身----不知名的、难以理解的,没有道理的恐惧将会阻碍把失败转变成前进的必要的努力。和上述材料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针对1973 年石油危机而言的    B、之后的改革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D、此时经济全球化成为主要趋势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从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种评价: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道路,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的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的改革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诸如贫困、种族歧视等美国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对这两种不同观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前者观点代表社会上层的利益,后者观点代表社会底层的利益

B. 前者观点不利于新政的实施,后者观点极大推动了改革的进程

C. 前者观点从经济制度角度分析,更接近问题的本质

D. 后者观点从关注民生角度考虑,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新政采取的措施有

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②发起“蓝鹰运动”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④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表是1933—1939年美国颁布的部分法律

时间

法律名称

主要内容

1933年

《紧急银行救济法》

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权力,只允许联邦储备体系中健全的银行向财政部领取执照而重新开业

1933年

《联邦证券法》

政府第一次出面对股票和有价证券市场进行调节,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证券发行与交易的管理与监督

1934年

《证券交易法》

1935年

《存款保险法》

成立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保护个人存款

1935年

《社会保障法》

规定对老年和失业者实行保险制度

1939年

《民用航空法》

国家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干预与调节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B. 美国相对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立法工作更加全面

C. 大量经济法的出现说明美国经济纠纷增多

D. 二战前夕美国国民经济逐渐转入战争轨道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罗斯福说,当公民无法找到工作时,国家必须帮助他们,“这不是什么慈善举动,而是一种社会责任”。在1932年4月7日竞选总统的一次演说中公开承诺,他会拥护“那些位于经济金字塔最底层被遗忘的人们”。当选总统后罗斯福兑现承诺的措施是

A. 恢复银行信用

B.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 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D. 加强救济工作,实行福利制度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35年,学者马星野评价新政时说:如果我们拿社会主义做经济演进必趋的阶段,则美国的蓝鹰运动,是向前进半步,倒退两步。如果我们假定认为维持资本主义的安定,是目前最迫切的要求,则美国两年来的努力以赴,……像孙悟空翻了多少筋斗,依旧留在不安定,恐慌,失望的手掌上面。该评价反映出

A. 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    B. 新政缺少整体的规划

C. 新政未能解决根本的制度缺陷    D. 对新政评价全面客观

 

二、null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说:“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罗斯福新政期间“照顾老者和病人”和“为壮者提供工作”起到的作用有

①缓和了社会矛盾

②减少了政府开支

③增加了就业机会

④刺激了社会消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三、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民生问题自古有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方式不尽相同。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933年起,美国各种名目的以工代赈计划纷纷出台。通过政府开支,大规模兴建公共设施使大批失业者重新就业。民间保土队吸取劳动力最多时达五百万人次,大部分是年轻男人和退伍军人。他们在山林中呼吸着新鲜空气,让阳光烤晒着肌肤,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重新获得“自我负责”的能力。施莱辛格写到:“(通过劳动,)他们肌肉结实了,体重增加了,自尊也回来了。”另一项解决大批失业人口就业问题的工程是田纳西流域的水利工程。工程共花费一千二百亿小时的劳力,相当于全中国的人口去服务三天。

——谢炎《美国人个人主义价值观在新政中的体现》

材料二: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给贫困者以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带来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是如何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有何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材料三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是如何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的?

(3)材料三为什么政府减少了福利投入?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