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必修二单元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中华实业界》评价:民国政府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注册者均妥为保护,许各专利。一时工商界踊跃欢忭,咸谓振兴实业在此一举,不几年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材料说明(  )

A.专利权的授予促进经济发展

B.国家政策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C.列强一战时放松经济侵略有利经济发展

D.工商界的实业救国思想促进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

A.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最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A. 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B. 外国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C. 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D. 外国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840年后,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材料反映了中国

A.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C. 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D. 对外贸易居出超地位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表.表格数据反映了

近代府期丝织品出口数值表单位万海关两

A.丝织行业仍然拥有竞争优势

B.传统自然经济抵制西方侵略

C.列强商品输出激化市场竞争

D.民族企业发展迎来短暂春天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

A实质上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收藏家郑先生藏有“申新纺织厂原始合同股票”:“立合同议据荣宗锦等今议定在上海陈家渡白利南路地方合创申新纺织厂,专购子花纺纱织布行销事业。共集股本银元三十万元……订章程邀集全体股东具名向该管官厅注册,兹依公司的条例之规定,订立合同……中华民国七年二月。”这表明该厂

A. 受国民经济建设的影响

B. 在“一战”期间发展较快

C. 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

D. 具有新民主主义经济性质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 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其荒谬是因为

A.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B.儒家的至尊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C.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处于根本对立,双方无法兼容

D.中国的西方化不彻底,无法真正推动中国进步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竞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A.张謇的企业带有封建官僚买办性质

B.封建势力阻碍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

D.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势力控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斤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材料的主旨意思是

A. 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

B. 缫丝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C. 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3年后它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余万两的市场份额,并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挤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经占了六成。材料说明洋务企业

A.实现了求富的追求目标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

C.使外商企业在中国陷人绝境           D.主导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873年,上海《申报》载有上海虹口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的广告,之后该厂又刊登广告,称专造大小火轮机器,已经造起数艘,快马如飞……有小火轮出售,由英国来的。据此可推断发昌号

A.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受外国资本控制

C.是洋务派开创的近代民用工业       D.已是近代性质的企业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决定下表中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

企业名称

开办年份

停办年份及原因

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

1875

1883退股

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

1875

1879经费无着

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

1876

1892亏损

沈葆桢

直隶开平煤矿

1873

 

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1882

1886亏损

胡思燮

 

 

A.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 自然经济的抵抗

C. 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null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让掌握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与正途出身无异,对于肄习西学的人,准予照拟破格从优给奖1887年李鸿章还上奏,为天津水师武备学堂学生及教习人员争取科甲正途出身。这反映了李鸿章

A. 力图改变人才的选拔途径

B. 与顽固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

C. 在传统与变革中艰难抉择

D. 试图维持传统教育稳定发展

 

三、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乾隆初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人们也开始经销中国布,在贸易中他们发现广州货穿洗后容易褪色,而江南地区所产的棉布(他们称之为“南京布”)则不易褪色,所以,到18世纪80年代,该公司便经常贩运苏松地区所织的紫花布到英囯本土,初时数量约2万匹,以后逐年增多,到1800年后扩大到20万匹。除欧洲市场外,美国及南美,“亦莫不有中国土布的销路”,特别是那时棉工业尚未发达的美国更是成为中国土布的重要主顾。

——马学强《近代上海成长中的“江南因素”》

材料二清朝中期随着中国与欧美国家贸易规模的扩大,进口商品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18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进口商品是以奢侈品为主,之后……进口商品构成转以棉花、棉布、棉纱为大宗……19世纪30年代,棉布、棉纱已经成为中国进口洋货中的重要商品,进口货值不断增加。1825-1826年英国输华棉纺织品价值1895两,1831-1832年增至360521两,1833-1834年达4515651两。

——弈立珍《清朝中期洋货进口对中国消费生活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萌生了“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的动机,然而直到90年代,以1890年建成开工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2年投产的湖北织布官局为标志的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才在千呼万唤般的难产中真正诞生。1890-1910年间民族机器棉纺织业共设立工厂27家……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突发式”的,这一点从上述企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身份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创办的,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

——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清代“南京布”大重销往欧美的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中期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洋货进口与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材料二(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1895年,中国与日本屈辱地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相信洋务运动可以使中国走向富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道路。于是有人说,“洋务运动破产了”。不过,后人一般仍然认为,洋务运动是晚清中国社会的一场自救运动,它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中的某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

(说明: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