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我国电影界泰斗周传基教授认为,电影的本体是由媒材决定的,电影的媒材是自动化的纪录机器,因此电影的本体是由这种机器提供的光波和声波这两个元素所形成的声画系统以及由声画所体现的时间与空间所形成的时空系统。下列影片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932年,《皖报》在其原有“政府通告”“本省与本市新闻”“文艺副刊及广告”等版式基础上,增加了“社会周刊”“教育周刊”“农林周刊”等。这反映出该报的办报理念   

A.商业性弱化             B.时政性消失

C.社会性增强             D.经济味浓厚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某份报纸在发刊词中宣布自己的任务是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这份报纸应该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报》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

C.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

D.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日报》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     )

A.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B.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C.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

D.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故都杂咏》中写道:“喷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A. 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 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

C. 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D. 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军政府的《湖北公报》在发行凡例中明确规定:《湖北公报》为湖北法令公布机关……省城各司、处通行本省各县及其他公署并各团体之文书,均由《湖北公报》刊布,各司、处毋庸再以文书布告”……《湖北公报》记载了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可能会报道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

B. 刊登的孙中山讲话可作为第二手史料

C. 可能会刊登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D. 报刊上的法令文件可作为第一手史料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A. 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B. 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C. 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

D. 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20年上海第一家由国人创办的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仅半年时间就赢利20万元。到19219月,上海有交易所70家,11月份又新增38家。时人说,报纸广告栏中,几日间有一交易所出现,十日间必有一信托公司成立。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  )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 实业救国理念深入人心

C. 国民政府重视金融建设    D. 过度投机导致股市泡沫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该纪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

纪事

1918年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1932年

连续发表题为和造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1937年

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年

香港版出刊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B.《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D.《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期刊存在的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A. 平等进步

B. 民主科学

C. 追求真理

D. 爱国主义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

纪事

1918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1932

连续发表题为剿和造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1937

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

香港版出刊

 

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中国一城一邑,一岁一市之中,有怀一端之事思告白于人而无由遍诉者,常贴墙阴屋角间罗,而致之不可枚举。然多旋贴旋扯,往往十无一二经人之眼者,……盖有新闻纸出,而民之情不至拥于上闻矣。材料揭示了

A. 城市民众诉求的变化    B. 报纸报道贴近民众生活

C.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D. 报纸成为民众参政的渠道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媒体古已有之,但进入近代以后才全面兴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我国最早的报纸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人孙樵撰有《读开元杂报》一文,有如下记述:“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其略曰:‘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某日,宰相与百僚廷争一刻罢’。如此凡数十百条,未知何等书,有知书者自外来,曰此皆开元政事,盖当时条报于外者。樵后得《开元录》验之,条条可复(与《开元录》记载一致)。”(注:“开元杂报”这一称谓是后人所加,并非当时报纸的名字)宋代也出现了报纸,称“朝报”。宋人赵升《朝野类要》记载,“朝报……每日由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

材料二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位,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年)

材料三2011年下半年,“微博卖土豆”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先后有陕西、内蒙古等地的农民通过微博发出求助信息,成功卖出了滞销的土豆。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我国古代的报纸具有什么功能?为什么当时的报纸功能仅限于此?

(2)材料二中,《国民日日报》的办报主旨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时代风潮?

(3)材料三描述的新媒体的作用,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