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为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B.唐朝废除了秦汉以来历朝的各项制度

C.唐朝开创了后世各项政治制度的先河

D.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中原文化停滞不前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康熙帝一直被誉为康乾盛世的开创者。但有学者提出应当重新评价他,认为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下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与该学者评价思路相类似的是   (   )

A. 秦王嬴政顺应潮流实现统一    B. 唐太宗奠定大唐盛世

C. 明太祖废除丞相高度集权    D. 康熙帝捍卫了国家主权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闽之海外有台湾……初为颜思齐问津,继为荷兰人窃据……(后)归于圣代,入版图而输赋税。这里的圣代是指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唐太宗对侍臣言道:“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的下列做法体现该言论的是

①发动玄武门之变

②沿用科举考试制度

③修订《唐律》

④实行均田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措施,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定三藩之乱

②统一台湾

③乌兰布通战役

④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①④②③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穹弓报怨。你诀世一去,良将劲弩不见当初豪气,金城千里尽失昔日威严。万世霸业,竟从内里崩溃,千古功过,任由世人评说。”材料称颂了一位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他是

A. 周武王

B. 秦始皇

C. 唐太宗

D. 康熙帝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为了稳定边疆,完成国家统一,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是

A. 收复台湾

B. 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

C. 平定三藩之乱

D. 颁布《钦定西藏章程》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唐太宗在遗诏中认为自己实行的一项政策使前王不辟之土,悉请衣冠;前史不载之乡,并为州县。这项政策是

A.与吐蕃和亲    B.实行郡县制

C.完善科举制    D.设置羁縻府州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政令传达的是

①统一度量衡

②统一货币

③统一文字

④修筑驰道

A. ①②④

B.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康熙帝特别尊重喇嘛教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主要是

A. 加强了汉族与蒙、藏两族的政治联系

B. 加快了蒙、藏两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C. 缓和了满、汉和蒙、藏的民族矛盾

D. 有利于中央对蒙、藏地区的统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间的距离均为六尺。该措施的作用包括

有利于当时国家的交通建设  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  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中国通史》记载:唐(太宗)平东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吐谷浑平定以后,仍以慕容氏为可汗。后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可汗”。据此可见唐太宗

A. 意在解决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

B. 未建立有效管辖民族地区的地方制度

C. 处理民族方式是武力与怀柔相分离

D. 为统一多民族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载: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人丁虽增,地亩并末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见(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最早实施这一政策的皇帝也曾

A.册封五世达赖                    B.平定三藩之乱

C.首次征收地丁银                  D.接见过渥巴锡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    (      )

A.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

B.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C.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

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 《史记》的记载

B. 学者的研究论著

C. 秦简的记载

D. 民间的传说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 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 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 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 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主要说明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683年康熙命清军进入台湾,台湾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此事的评价不合适的是

A. 打击了民族分裂势力,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

B. 清除了明朝残余势力,巩固了新生政权的稳定

C. 台湾重归中央的统辖,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

D. 击退了汉族异己力量,解除了国家的民族危机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康熙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朕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弘巨。”他对朱熹如此高的评价从根本上看是因为

A. 康熙熟读经书

B. 先祖遗留的崇尚儒学的传统

C. 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D. 用儒学作为巩固统治的工具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有人认为对康熙应该重新评价。中国近代的落后,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巨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改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苦难。此评价采用的方法是

A. 全球化理论

B. 文明史观

C. 辩证法

D. 阶级分析法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二十六年,皇帝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口口,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材料二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雍正五年(1727年)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称:“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据统计,台湾归统时约有人口20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200万之众。

——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

——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1)材料一中“台湾归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指出材料二所述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政治意图。

(2)据上述材料,评述康熙帝统一台湾对加强闽台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