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过关训练(八)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图是16521888年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该图最能说明

A. 国际贸易的发展    B. 近代工业的兴起

C. 传统农业的解体    D. 经济结构的优化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888年至1911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这一现象

A.扭转了中国贸易的超局面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D.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手段募集社会资金从而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是西方工业近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洋务运动资金保障严重短缺    B. 洋务运动背离了近代化潮流

C. 晚清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    D. 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表显示了1865~1905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数据(部分),该表反映了

年代

进口(万两)

出口(万两)

平衡(万两)

1865年

5571

5410

-161

1875年

9780

9890

+110

1895年

17169

14329

-2840

1905年

44710

22788

-21922

 

 

A.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程度不断加深

B. 列强不断增加工业品倾销并减少原料输入

C. 中国外贸始终处于入超造成货币大量外流

D.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深刻影响中外贸易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第一次鸦片战后中国机械进口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后机械进口不到30万海关两,1894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是112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大约为200万海关两。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这实际上反映出

A. 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B. 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

C. 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

D. 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陈旭麓先生认为,(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及历史条件决定了革命与改良在互相对立中又互相联结,在不同一性中具有同一性。“同一性’,体现在

A. 发展实业    B. 变革方式

C. 领导阶层    D. 变革道路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中国政府1929年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1930年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1934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创办新式工业。这段材料可直接用来研究

A. 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创办的原因

B.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C. “短暂春天”出现的历史背景

D. “实业救国”思潮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武昌起义胜利后,当时有一《越风》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这是源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易服”政策

B. 剪发与否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C. 辛亥革命后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根本变化

D. 民族、民权革命的目标已实现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囱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潆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

A. 交通工具近代化

B. 物质生活近代化

C. 城市生活近代化

D. 工业发展近代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题文)1956年1月1日,《中国青年》第1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姑娘们,穿起花衣服来吧》的文章指出:“在经济条件的许可下,适当地讲究一些穿着,这种建筑在劳动基础上的改善生活,与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只讲吃穿是不同的。”这反映出

A. 计划经济取得重大成就

B. 中国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 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

D. 新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认可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据记载:当时人都不肯雇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但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骡车,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营业甚为发达。这说明

A. 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

B. 近代北京的交通日益发达便利

C.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D. 民众生活受政治局势影响巨大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23年中共中央《教育宣传问题决议案》强调:“凡能与工人接触之党员当尽力用《前锋》《新青年》《向导》《社会科学讲义》等材料,使用口语,求其通俗化。”这说明中共早期报刊

A. 已经失去通达民情的作用

B. 无法完全满足大众的需求

C. 遭遇理论化与通俗性尴尬

D. 没有认识到普通民众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在我国近现代出版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初为合伙经营的小型印刷工场,不久为满足当时社会上学习英语与西方科学文化的需要,先后出版《华英初阶》《华英进阶》以及《商务印书馆华英字典》等中英文对照读本。

1902年正式开设印刷所、编译所及发行所。后聘请支持维新且翰林出身的张元济担任编译所长,汇集一大批知名学者和专家加盟,制订系统全面的编辑出版计划,奠定了商务新型出版事业的坚实根基。

1903年与日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抓住清末学制改革机遇,出版中国第一部中小学全套教科书《最新教科书》,风行全国,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草创意义。出版严复译作《群己权界论》(《论自由》),后出版多部严译名著,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1904年至1914年间先后创刊《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小说月报》《少年杂志》《学生杂志》等。

1914年,收回全部日股,在组织方面重新调整,逐渐建立了一处(总务处)四所(编译所、印刷所、发行所、研究所)的组织系统。

1915年,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问世,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具书的出版先河。

1922年置办德国造的滚筒印刷机,印刷速度提高10倍。

1924年,商务印书馆创建了东方图书馆,不久这个被誉为“亚洲第一图书馆”对民众开放。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推出了《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以及《丛书集成》,达到了商务印书馆发展史上的最高峰。

——肖东发《中国出版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方向,并说明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务印书馆对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影响。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先后出版《华英初阶》《华英进阶》以及《商务印书馆华英字典》等中英文对照读本”“1915年,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问世,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具书的出版先河”可知,编译方向是出版中外文工具书;根据“出版中国第一部中小学全套教科书《最新教科书》”可知,编译方向是出版教育教学书籍;根据“出版严复译作《群己权界论》(《论自由》),后出版多部严译名著,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可知,出版方向是出版学术著作;根据从“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推出了《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以及《丛书集成》”可知,出版方向是出版经典古籍。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商务印书馆管理系统、组织系统改革的措施及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革等因素加以分析概括即可。第(2)问结合商务印书馆出版书籍的作用,总结商务印书馆对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影响。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1890年

1913年

1933年

种植业、渔业、林业

68.5

67

64

手工业

7.7

7.7

7.4

现代制造业

0.1

0.6

2.5

采矿业

0.2

0.3

0.8

电力

0

0

0.5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说明了

A. 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 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C. 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D.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A. 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 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 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 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商业革命的影响

D. 亚洲人口的膨胀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1637年,菲律宾检察总长孟法尔坤向西班牙国王报告说:“美洲白银运往菲律宾后,由那里转入我们宗教及王室的敌人(回教徒及其他异教徒)之手,而最后则流到中国去。”这反映了当时

A. 西方对中国抱有敌视态度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 经济发展使拜金主义盛行    D. 中国与早期全球化存在联系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12—13世纪,英格兰领主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主动采纳货币地租。15世纪以后的领主采纳货币地租则主要是为了规避价格风波的风险。”这表明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的主要原因是

A. 圈地运动破坏了农村经济

B. 手工工场需要大量货币

C. 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

D. 商品经济在农村的渗透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 欧洲工业革命纵深推进

B. 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

C. 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

D. 西欧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下列史实属于资本原始积累方式的是

开拓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

圈地运动剥夺农民的土地

黑奴贸易聚敛大量财富

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834年英国一反过去家内救济方式颁布《济贫法修正案》,下面是该法案颁布后英国济贫院的真实写照:这就是教区给穷人们的住房——泥巴糊的墙几乎裹不住腐朽的门框,恶臭让人憋得心慌,笨重的纺车整天悲鸣般的吱吱作响,这里的孩子从来没有父母来探望,这里的父母也好似不晓得亲情一样……”该修正案主要表明

A.保障了工人的基本生活      

B.工业革命并未惠及下层民众

C.是工人不断抗争的结果       

D.救济思想转变为救济、就业与经济发展兼顾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根据对英国某镇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发现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328人,到1910年已降至118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圈地运动影响

B. 城市化进程加快

C. 人口流动频繁

D. 工厂机械化冲击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对下面曲线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 ③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B. ④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展更迅速

C. ①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为保守经济政策而衰落

D. ②代表中国,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一艘货船在1910年离开英格兰,带着铁轨和普通货物前往墨尔本,然后为阿根廷捎上联合收割机,此后装载运往加尔各达的小麦,在此装载运往纽约的黄麻。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这主要表明

A. 世界范围劳动分工形成

B. 科技创新助力世界市场发展

C. 商品是世界联系的纽带

D. 英国对海外市场有严重依赖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阅读下表,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欧洲移民表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美国

1821-1932

3420万

亚洲俄国地区

1800-1939

1200万

阿根廷

1856-1932

640万

加拿大

1821-1932

520万

 

 

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6年,亨利·福特将他的第一部汽车开上底特律大街。

1908年,推出T型车,在1908到1927年间生产了1500多万辆T型车。

1913年,创立汽车装配流水线。在海兰园设立第一条总装线,几乎使装配速度提高了8倍。最终使每工作日每隔10秒钟就有一台T型车驶下生产线。

1914年,宣布公司八小时工作制的最低日工资为5美元,是当时工资水平的两倍以上。

1922年,收购林肯品牌。

1925年,日本公司成立。

1932年,成为历史上第一家成功铸造出整体V8发动机缸体的公司。

1948年,生产第一部F系列皮卡,这在汽车史上是最成功的汽车系列。

1954年,推出Thunderbird车型。这是美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小型运动车。

1956年,福特第一批普通股票出售。

1959年,汽车信贷公司成立。至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汽车金融公司。

1967年,欧洲公司建立。

1989年,收购捷豹汽车。投入重金振兴这一英国名贵轿车品牌。

1994年,中国业务部成立。

1996年,成为首家全部生产厂取得ISO14001世界环境标准认证的汽车公司。2000年,从宝马汽车集团正式购得路虎公司的所有权。

——摘自巴克《福特帝国》

(1)根据材料,概括福特公司发展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特公司发展的历史机遇。

(3)简要谈谈你对福特公司发展历程的认识。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莫德尔斯基的“全球权力周期理论”认为国际政治演变模式是循环的,周期约为100~200年。如下图:

运用世界史的史实,对莫德尔斯基的“全球权力周期理论”进行探讨。

(要求:可对整个周期,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周期进行探讨;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