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练习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秦国“卒行其法”。这说明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

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变法并没有取得成功

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文王代后……人说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当时代表了

A. 没落贵族

B. 有功将士

C. 新兴地主

D. 富裕农民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对于秦国而言,商鞅变法所起的决定性历史作用是(   

A.废除旧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国力增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C.使法家思想在秦国占统治地位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下列新法哪一项可以作为立论依据

A.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

B.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C. “集小乡邑聚为县”

D.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面为明末刻本《新列国志》的插图,反映了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处以车裂,族人被诛的情景。商鞅变法成就巨大,但最终个人的结局悲惨,根本原因是

A. 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 违反了历史的发展潮流

C. 推行严刑峻法

D. 焚烧诗书,禁锢世人思想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统一六国前的秦国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秦人素来彪悍

B. 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

C. 秦国士兵过于霸道

D. 变法使秦国军事强大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变法过程中,商鞅曾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这种做法的重大社会意义是

A. 促使秦国成为六国中的军事强国

B.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C. 促使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

D. 为平民阶级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秦国之所以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及诸侯国对其进行祝贺,主要原因是

A. 实行商鞅变法

B. 更多使用铁制工具

C. 秦王的个人威望高

D. 秦国与各诸侯国关系好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道: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土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A. 秦国的四位国君是推动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B. 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C. 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D. 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是,这场变法也给秦及秦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轻罪重罚

②连坐法

③燔诗书

④废井田开阡陌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商鞅十分重视对法律制度的改革,他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改“法”为“律”的做法,促进了古代中国法律观念的进步。变法过程中,商鞅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思想,动用严刑重法,鼓吹轻罪重罚。

备注:《说文》对“法”的解释是“平之如水”,即强调法的公平;对“律”的解释是“均布”,即强调法律规范在适用上的普遍性和必行性,强调法律的实施。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是怎样贯彻“以法治国”思想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法治思想与实践。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该说法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怎样的治国思想?其出发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