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伯里克利如此断言的依据之一是

A. 国民文化素质高

B. 成年国民得以参政议政

C.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 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下列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的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B. 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 立足于世界形势制定灵活外交政策

D. 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标志,其依据是这一政策

A. 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且利于世界和平

B. 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方针

C. 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

D. 是中国为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

B. 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

C. 孙中山“以俄为师”,否定了西式民主价值与立国模式

D. 孙中山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1927年9月,武汉国民政府正式审议通过《反革命罪条例》。此后,“反革命”一词的负面意义比“卖国贼”“亡国奴”还要严重,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开展

B. 国民党积极领导民主革命

C. 革命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D. 阶级矛盾取代了民族矛盾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17世纪时,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

B. 荷兰的经济非常落后,只能依靠替别国运输商品赚钱

C. 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D. 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布罗代尔在《15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的(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A. 欧洲人对地理概念的认识逐渐清晰

B.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 麦哲伦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的演变历程。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中,能深刻体现的是

A. 政权更迭

B.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C. 国家领土的变化

D. 国家性质的变化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1882年,柏林大学的一位教授曾说:“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员之权薄弱,不可以议院之多数决定事项。”这表明德意志帝国

A. 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

B. 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C. 仍是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

D. 议会与政府同对皇帝负责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下表是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最高军政长官来源统计表,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新军将领

革命党

咨议局议长

巡抚

布政使

提督

督练公所总参议

13人

5人

3人

3人

1人

1人

1人

 

 

A. 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 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 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下图是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形势图。下列口号与该图内容相吻合的是

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打土豪,分田地

D. 要想攘外,必先安内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在雅典,平民对城邦政治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以中下平民为主的群众才是城邦真正的主宰。”这主要是由于

A. 平民取得了国家决策权

B. 直接民主政治的实行

C. 平民拥有了行政监督权

D. 执政者大多来自平民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1947年,中共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A. 抗战胜利后,不再需要与地主合作

B. 广大农民迫切希望获得土地

C. 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可靠保证

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下面表格是日本统计的在某一战场中的日军伤亡数字。以下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 表明中国抗战减轻盟军压力

B. 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

C. 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结果

D. 中共持久抗战日军伤亡巨大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但历代皇帝“分王子弟,以为屏藩”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朝。这一现象说明

A. 分王子弟是封建专制的体现

B. 周代制度在后代得以延续

C. 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 宗法体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 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 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 英军笼络了下层民众

D. 清政府已经完全失去了民众支持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一国两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对“一国两制”理解正确的是

A. 是为了解决香港问题而提出

B. 是对原有社会主义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

C. 港澳台实行完全一致的政策

D. 和平统一成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方式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有学者认为:“由帝国主义分裂割据政策与地方性农业经济所造成的中国分裂因素反因清政府的推翻和革命的失败公开化了,北洋军阀和各地大小军阀的分裂割据与混战局面就此形成。”这说明造成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B. 帝国主义的分裂割据政策

C.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 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分散性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其主要的意义在于

A.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B.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C. 加快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D. 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一战期间,漫画家沈泊尘在《申报》上发表了一系列讥讽联军的漫画,结果几乎闹成国际大交涉,以致被上海租界法庭判为污辱协约国而罚《申报》赔款。如图《虽不中亦不远矣》为沈泊尘于一战期间创作的一幅漫画,据此判断,作者的主要意图是

A. 讽刺帝国主义战争自掘坟墓

B. 肯定俄国二月革命的进步性

C. 抨击俄国与德国的封建专制

D. 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深远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民主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

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英国《权利法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国王”与“议会”权力关系的演变。并由此点明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模式。

材料三: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应该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互相制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3)材料三说明三权分立的核心原则是什么?在18世纪后期,最能体现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主张的是哪部宪法?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4)材料四中的“民治”在中国的近现代社会都努力去落实,请写出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关于“民治”的两部主要法律名称及每部法律的特点(或原则)?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们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何种观点并说明其理由。(5分)

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3)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并简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