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愤世嫉俗的情怀表现为‘超世’的孤傲独行,……这种超世主义后来为不事权贵,不媚时俗的刚正不阿之士们无数次地效仿。”材料评析的是先秦

A. 儒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道家思想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说:“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国家元素,在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业已到位。其在欧洲的浮现,则晚了整整一千八百年。”该学者评论的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西汉贡禹上书称:“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材料反映汉代官营手工业

A. 规模庞大,不计成本

B. 高效运行,管理严格

C. 分工细致,技艺精湛

D. 产品精美,面向市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南齐书·褚渊王俭传》载:“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则知殉国之感无因,保家之念宜切。”该现象缘于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史载,唐以前,士人以藏书为贵,藏书少,士人精于雠对,诵读精详。到宋朝,士人易于得书,不再重视藏书,诵读也懈怠了。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

A. 两宋商品经济繁荣,生活优越

B. 印刷行业不断进步,书籍增多

C. 社会娱乐生活增多,士人堕落

D. 政府轻视文化教育,学风淡薄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谭嗣同称“孔教亡而三代下无可读之书矣……以冀万一有当于孔教者,则黄梨洲《明夷待访录》其庶几乎!其次为王船山之遗书。皆于君民之际,有隐恫焉!”谭嗣同在此赞扬两人都

A. 批判君主专制

B. 赞成民主自由

C. 主张工商皆本

D. 提倡经世致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潘飞声诗云:“牙山险失折旗杠,平壤三军决击撞。马革裹尸随卞壶,龙骧破敌望刘江。金牌有意迟援骑,铁甲无功护战航。太息沉舟惟邓禹,忠魂肯逐怒涛降。”该诗所描述的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顽固派在攻击近代某思想家时说:“其谈治术则专主西学,欲将中国数千年相承大经大法一扫刮绝,事事时时以师法日本为长策。”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 魏源

B. 张之洞

C. 康有为

D. 胡适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04年,广东女子梁氏,在为她死去的未婚夫守寡八年后,与一青年结识,双双赴香港登记结婚。这一事件使全村震怒,欲按先例究其罪却被香港地方政府依法拒绝。这一事件说明社会风气的进步需要

A. 西方文明引导

B. 政府政策保护

C. 先进人士倡导

D. 经济发展推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复议。但参议院对于复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即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该规定集中体现了

A. 君主立宪原则

B. 民主共和原则

C. 分权制衡原则

D. 直接民主原则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据统计,1912年全国有商会794所,入会人数19.66万人,1915年商会增至1211所,入会人数达23.85万人;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洋务运动的诱导刺激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

D. 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这场运动是鸦片战争后最为深刻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对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塑造作用。”“这场运动”最大的历史意义是

A. 动摇了旧思想统治地位

B. 弘扬了科学民主精神

C.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D. 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从1933年9月到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经过一年苦战,反围剿失败。随后,中国工农红军

A. 转入农村,发动群众

B. 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C. 挺进中原,战略反攻

D. 战略决战,逐鹿中原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价值,从根本上体现在她使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逐渐失落、荒芜的精神家园在新的养料滋养之中,得到新的开垦,从而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到新的整合。”材料表明毛泽东思想是

A. 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B. 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

C. 西方宪政的本土改造

D. 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胡乔木在回忆某次会议时说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大智大勇,虚怀大度,既能提出完整正确’的建国方案,又能虚心听取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平等协商国家大事。”这次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一届政协

C. 一届人大

D. 中共八大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联合国宪章》第2131号决议表示:“任何国家,无论为任何理由,均无权直接或间接干涉任何其他国家之内政、外交,故武装干涉及其他任何方式之干预或对于一国人格或其政治、经济及文化事宜之威胁企图,均在谴责之列。”与该决议吻合的外交方略是

A. “一边倒”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

D. 不结盟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82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皆不得超过两届。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A. 完善民主,发展经济

B. 有法可依,依法治国

C. 轮流执政,实现公平

D. 主权在民,民主集中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54年1月31日《人民日报》报道,沈阳市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经过政府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和扶植,生产获得显著发展,年生产总值达数亿元。这一成绩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关系的变革

B. 市场经济的刺激

C. 责权明确的促进

D. 公私合营的激励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它系统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教训和计划经济的弊端,明确了改革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思路,因而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水岭。”该评价主要是基于邓小平南方谈话

A.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 阐明了发展经济的手段

C. 强调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D. 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57年年初一些人对《解放日报》转载的《我的丈夫,我的蜜月》进行批评,认为党报不适宜登这样生活化的文章,还有人上纲上线认为这是黄色文章。毛泽东听说后表示:“党委要给报纸一个方向,让他们按方向自己去办。搞方向就是领导,但不要干涉过多。”毛泽东在此强调科技、文艺的发展要

A. 坚持双百方针

B. 强调阶级斗争

C. 贴近群众生活

D. 提倡兼容并包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学者罗伯特·勒纳说:“梭伦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根据这一制度,富人(而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级的主角: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勒纳认为这一措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 有利于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恢复了雅典债务奴隶的自由

C. 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D.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敕令曰:化内之民,齐心为国。荣辱与共,方为正法。是以今后,万民平等,一切行省民,尽为公民。该敕令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 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

B. 规范罗马官员的行为

C. 扩大罗马公民的范围

D. 提高罗马帝国的声誉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布克哈特评论但丁时说:“他对于这些问题的发言——往往只是很少几句话——也没有一句不是他那个时代的最有分量的语言。”“那个时代最有分量的语言”应该是

A. 理性主义

B. 宗教主义

C. 禁欲主义

D. 人文主义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马丁·路德指出,“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马丁·路德上述论述旨在

A. 否定宗教信仰

B. 宣扬信仰得救

C. 主张民族国家

D. 批判专制王权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美国联邦党人弗希尔曾说:“州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对其它州态度冷漠,往往还带着仇视、恐惧和厌恶。”1787年宪法中解决这一问题的制度设计是

A. 三权分立制

B. 民主共和制

C. 责任内阁制

D. 联邦制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921年,列宁在会见美国富翁阿曼德·哈默时表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用这些来使我们国家的轮子再次运转。”列宁使苏俄“国家的轮子再次运转”采取的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农业集体化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漫画是记录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图是一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帽上英文是“DOLLAR”,机器前方英文是“MARSHALL-PLAN”),该漫画强调马歇尔计划意在

A. 控制欧洲各国

B. 促进欧洲联合

C. 稳定欧洲秩序

D. 推动欧洲复兴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认为,德法之间的仇怨,“是一个魔鬼的圆箍,一个邪恶的圈套,非破除不可”。戴高乐则表示,“必须尝试把历史进程颠倒过来,使我们两个民族言归于好,并使他们的力量和才能联合起来。”法德的和解

A. 消除了资本主义阵营的矛盾

B. 加速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C. 促进了西欧经济联合的进程

D. 表达了消除民族主义的设想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05年,爱因斯坦解释了光电效应,亦即在光的照射下,由金属逸出的电子的能量和光的强度无关,但和波长有关。这一解释主要是基于

A. 经典力学

B. 量子论

C. 狭义相对论

D. 广义相对论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作品)大都在杂乱无章的表层结构下面隐伏着一种完美和谐却又耐人寻味的深层结构。”下列作品符合上述评论的是

A.

B.

C.

D.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将圆匀的笔画改为方折,提高书写的速度,书法中的这一变化始于隶书。

 

三、填空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批判继承儒学,儒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获得新的发展。

 

四、判断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到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在此卢梭强调的是人民主权说。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暴力的方式取得政权。

 

五、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宰相之权,兵财之外,官人进贤,最其大者,而宋之相权,于此亦绌。

——(明)吕邦耀《续宋宰辅编年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指出汉代中央官制的名称。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及其成因。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

(3)据材料三指出宰相权力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界经济发展进步的方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材料二可以说,至少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民族国家一直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受益者和最主要的推动者。但是,全球化进程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新变化挑战了原有国家的稳固地位。这种新变化主要体现为跨国活动和跨国主体的急剧增加,以及个人和国内团体力量的增强。前者超越了国家传统意义上的主权和边界;后者削弱了对国家的信任和依赖。因此,如麦克格鲁所说,全球化经常与“领土性民族国家的危机”密切相关。

——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因素有哪些?20世纪末,世界经济全球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60年代前后,民族国家和经济全球化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前,民族国家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载体有哪些?请列举两例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国社会各阶级从思想和实践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阶级提出的革命纲领和先进方案分别是什么?

(2)地主阶级进行了怎样的救亡实践?指导思想是什么?

(3)资产阶级借鉴西方政治经验,为改造中国进行了哪些制度设计和政治实践?

(4)无产阶级最终完成救国救民任务,其革命道路是什么?形成了怎样的指导思想?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