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唐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种政治现象应该是

A. 秦代垂直管理的特征    B. 汉代内朝外朝的体制

C. 唐代三省分工的具体化    D. 宋代机构臃肿的写照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北宋程颐认为秦失政于暴,西汉宽德崇经,东汉尚名节却不知道表现名节,魏晋尚浮虚而亡礼法,唐伦理不正,宋则大纲甚正。程颐意在

A. 借古讽今    B. 取法汉唐    C. 重建纲常    D. 贬抑佛道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 这说明

A. 文字狱造成文艺界百花凋零    B. 昆曲曲高和寡日益脱离群众

C. 秦声、罗、弋艺术价值更高    D. 北京百姓艺术欣赏品味较低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海国图志》原本是为了打开中国人的眼睛,使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初级启蒙读物,但却被当时的中国拒绝,无意中启蒙了日本人,对明治维新起到催化作用。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富国强兵道路,反过来一次次侵略中国。《海国图志》在中日不同的命运从根本上反映了两国

A. 对外开放的程度    B. 思想解放的尺度

C. 社会转型的难度    D. 政治改革的力度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1907年,中国有人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法国自18世纪以来王族贵族骄恣暴戾,国王之死乃自食其果。所谓革命即不能不杀人流血,并非革命必得之果。这种认识

A. 宣传三民主义    B. 唯恐天下不乱    C. 鼓吹民主革命    D. 绝非时代主流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史界革命的目的是要把史料和对史料的解说结合在一起,以提供行动指南和唤起爱国主义意识。”“不对史学进行革命,史学便没有能力促进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保证中国的续存。这表明史界革命

A. 更新史料解说    B. 推动维新变法    C. 否定史学传统    D. 旨在救亡图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读《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一些词语出现的次数变化统计表》(部分)

词语

十二大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十六大

16

5

11

1

 

侵略

12

1

3

2

 

阶级斗争

13

4

4

1

 

制度

34

77

46

64

7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2

3

5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6

37

2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

4

16

非公有制经济

 

 

 

2

6

社会保障体系

 

 

 

1

4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A. 意识形态不再重要    B.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C. 左倾思想已经根绝    D. 非公经济发展缓慢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于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制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生,作为借款之抵押品,由此可知。

A. 群众斗争推动了罗马法治的进步

B. 罗马法一度忽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C. 罗马法继承了希腊的民主精神

D. 罗马法的适用对象包括奴隶在内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句话属于

A. 历史事实    B. 历史结论    C. 历史评价    D. 历史解释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成功失败、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种宗教观

A. 在当时具有积极作用    B. 成为宗教改革的先声

C. 有利于树立教皇权威    D. 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亚当斯密认为,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这种观点

A. 完全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 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

C. 忽视了法治和道德的历史价值    D. 成为当时工人运动的思想遵循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该评语

A. 强调英国殖民印度的功绩    B. 充分肯定了东方文学成就

C. 支持浪漫主义的文学风格    D. 暗含著西方中心论的思维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停杯共说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络眠独迟。

——()张籍:《贾客乐》

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 元稹: 《估客行》

材料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族企业中已出现了一大批受到高等教育、熟悉资本主义企业管理与技术的人才。据对上海近代企业部分经理、董事的学历调查,受过高等教育的占调查总数447人的28.4%,受过中等教育的占11.4%; 银行业方面有高等学历的占47.5%,受过中等教育的占3.8%。

——张福记: 《近代中国社会演化与革命》

(1) 提取材料一中的主要历史信息。(要求: 不得摘抄原文。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述历史现象的成因。

(3) 综上所述,概括指出影响经济活动参与者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政治史大事年表

1689 年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87年   美国联邦宪法颁布

1836 年   英国宪章运动开始

1848 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年    巴黎公社起义

1875 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61年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与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1967 年   欧共体成立

1978 年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7 年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3 年   欧盟建立

从以上材料中选取至少三项内容,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 主题明确合理,材料选取恰当,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不同的时代,对教有价值观都有不同的侧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年以来,有三个关于教育的重要研究报告。

报告一  1972 年《学会生存》,当时世界总体经济比较繁荣,报告提出来教育要为经济发展服务,教育要为科学发展服务,促进经济更加繁荣,以科学主义和经济主义为主体来设立教育目标。提出建立学习型社会,及终身学习的思想。

报告二  199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个报告提出的背景是在20世纪末,当时全世界经济都比较萧条,大家寄希望于新的世纪,因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主张,充满了一种乐观主义的色彩,提出了四个“学会”: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这四个学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指导着我们教育的改革。

报告三  2015年《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报告提出教育应该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教育应该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包容性、环境的可持续性,三者的协调作为教育的立足点。

(1) 根据材料,概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年来教育价值观的调整方向。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因。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一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4年1月27日,戴高乐不顾华盛顿的一再抗议,在外交上完全承认了共产党中国。两天后,他解释说,他只是在“承认世界的现状”。他又说:“在这块(亚洲)大陆上,不能想象会出现不牵涉到它(中国)的和平或战争;难以让人相信,没有中国的参加,也能缔结一个关于东南亚国家的中立协定,而我们法国人对缔结这样一个协定特别关心。”因此,这位将军也在东南亚发起挑战,而美国当时正在那里用金钱、武器和军事代表团支持越南当局镇压越共的共产主义反叛者。戴高乐确信,美国的这些努力注定要失败,美国人将被赶出去,正如法国人10年前被赶走一样。因而,他极力主张整个地区中立化,因为这将“驱除各种形式的外国干涉”。

(1)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时期法国外交活动的历史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戴高乐时期的法国外交活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一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观应“年十七(1858)小试不售,即奉严命,赴沪学贾。从家叔秀山学英语,入宝顺洋行管丝楼,兼管轮船揽载事宜。”在宝顺洋行工作了9年,到26岁(1868)“宝顺”停业。他利用同社会广泛接触的机会和工作条件,“究心泰西政治,实业之学”。从1894年起,正式担任太古轮船公司买办8年,实为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在这个时期,几次纳资捐官,最后得候补道衔。他又将当买办的优厚收入,陆续投资于洋务派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等,并且在充当买办的同时,兼任过上海织布局会办、上海电报局总办等职务。1882年,受李鸿章札委,任招商局帮办,兼营织布局,同时辞去太古轮船公司买办职务,成为洋务派企业主力人物之一。郑观应自称是“初则学商战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1) 根据材料,指出郑观应的几种身份。

(2)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观应的商战思想。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