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7-2018学年上期高二月考(一)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该治国策略所属学派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守株待兔”是先秦时期的一个著名寓言故事,该寓言原文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该寓言出自

A. 《韩非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墨子》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 “民贵君轻”的思想

C. “性善论”思想

D. “大一统”的思想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

A. 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

B. 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

C.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D. 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西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而优则仕”的理想逐渐实现,然而随之出现的儒生与文吏的对立又使这一理想遭遇波折。为此,汉武帝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A. 崇儒尚法,儒表法里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儒吏分工,各司其职

D.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魏晋时期,士大夫把《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对“三玄”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了玄学。玄学

A. 是对逃避现实思想的集中反映

B. 是理学的思想理论来源

C. 以巩固儒学统治地位的为背景

D. 是儒道思想杂糅的产物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某历史学家说:“唐人考试,本分经义与诗赋两项,然明经出身远不如进士。进士考诗赋,则时人之视诗文学犹占儒学之上。唐人又崇老子,与汉人不同。”该历史学家意在说明唐代

A. 科举注重真才实学反对死记硬背

B. 诗文的繁荣与考试制度密切相关

C. 儒学并没有获得特殊尊崇的地位

D. 科举考试内容存在着不完善之处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心,即是理也

B. 反对人们各种各样的欲望

C. 理是万物本原

D. 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二、null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A. 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B. 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 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D. 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自汉代儒学成为统治之学后,儒学就成为“上上之学”并持续了几千年.但明代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赞

A. 反对孔孟之道

B. 倡导平均主义

C. 批判发展儒学

D. 抨击皇权专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明朝自罢丞相开始就“无善治”,因此主张恢复丞相制度,提高丞相地位。这表明黄宗羲

A. 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

B. 希望健全中央机构

C. 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D. 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

A. 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 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 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D. 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细绢)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社会需求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

B. 文字记载是获得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 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 原料的选择和造纸成本关系不大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唐代僧一行预言过两次日食(发生于公元724、725年),当其没有被观察到时,他不是去检查修正所依据的大衍历,而是去颂扬唐玄宗的德行感动了上天。这一故事说明

A. 伦理中心主义影响了科学家判断    B. 佛教思想在唐代占据着主导地位

C. 天文观测技术落后导致迷信泛滥    D. 君主专制阻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如图是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最重要的风格是

A. 表现雍容华贵的城市气象

B. 表现民间风情

C. 以形写神,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D. 表现文人意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明代胡应麟在分析小说盛行的原因时指出:“古今著述,小说家特盛……夫好者弥多,传者弥众,传者日众则作者日繁。”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小说成为明代唯一受欢迎的书籍

B.明代商品经济发达,市井生活丰富

C.明代社会精神追求日益下降

D.明代小说呈现世俗化特征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 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 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 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对下面的历史漫画表达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注:图中文字为“西方科学技术”“注射器”

A. 西方科学技术能彻底治愈画中人的病症

B. 学习西方尚处于学习“器物”的层次上

C. 已经认识到只靠西方科学技术不能救国

D. 清政府腐败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农民起义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甲午战前,湖南“风气未开,向来最恶洋务”,而战后,“贤士大夫渐谙外情,竞讲新政”。这一变化表明

A. 洋务运动难以拓展

B. 西学影响日益加深

C. 维新政策得以实践

D. 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中国近代有人士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可知这位人士的政治倾向是

A. 维护君主专制

B. 废除封建制度

C. 主张君主立宪

D. 倡导民主共和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不仅创立了《时务报》,而且创新了报刊文体,力求文字通俗易懂。这反映了维新派

A. 致力于文艺创作的革新    B. 注重营造维新思想氛围

C. 认为民众是维新的力量    D. 意识到了维新的急迫性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 天赋人权

B. 主权在民

C. 君民共主

D. 民贵君轻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22年11月14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做了一次“你赞成女子参政吗?”的“民意测验”,从票数看,85%的人赞成“女子参政”。这说明受测验的人赞同的是

A. 民主科学思想

B. 民主共和观念

C. 男女平等意识

D. 个性解放思潮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据此可知,此时的陈独秀认为

A. 改造国民性比政治变革更为迫切

B.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

C. 政治斗争无益于现实问题的解决

D. 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钱玄同1913年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但不几年,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这说明

A. 中华民族面临了亡国的危机

B. 发展教育必先实现民主共和

C. 钱玄同对儒学态度摇摆不定

D.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权威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儒学的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儒学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先秦儒家诞生于春秋末年,为孔子所创立。孔子整理《诗》、《书》、《春秋》等“六经”,制定了儒家经典,为儒家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战国时儒家得到初步发展,成为势力强大的一世“显学”。……在汉代,以儒学造就人才,儒学史上开始了第一个辉煌灿烂的极盛时期。另一方面,儒学在两汉又出现了变异,主要表现在以董仲舒为首的经学家引阴阳五行以解儒学。

——摘编自舒大刚《中国历代大儒》

材料二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这种民本思想,虽然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出一个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他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

——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先秦儒学相比汉代儒学出现了“变异”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民本思想的?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雕版印刷始兴,长安、洛阳、江南、四川等地成为印刷业活跃的中心。除了寺院刻印佛经之外,大部分是民间坊刻,已经出现了一批以印卖历书、诗文为业的手工业者。宋代中央和地方政府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民间印刷十分活跃,形成了汴京、杭州、福建、四川、江西等几个印刷业较集中的地区。私人刻书以诗文集最多,还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其他印刷品有称为“交子”、“会子”的大量纸币,作为运销交易凭证的“茶盐引”及民间的印契、版画等。雕版技艺更为精良,书籍的印刷质量达到历史高峰。明清时期官、私印刷活动兴盛,仍以雕版印刷为主,雕版套印技术不断成熟,刻书的种类和数量更加多种多样

——摘编自张树栋等《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外国传教士和商人进入上海,为传播福音,创办报刊,传入了西方的活字印刷术。国人受到西方科学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也纷纷设立出版社、报馆,传播西方新知。因出版事业有利可图,上海新开设之书店如雨后春笋,均采用西法印书,上海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出版中心。到了19世纪70年代前后,多数中文报纸已经改用铅字印刷。差不多在19世纪80年代,金属活字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据韩琦《晚清西方印刷术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等

(1)举一例说明唐代的雕版印刷业的主要成就,据材料一可知宋代印刷业有何新发展?

(2)近代以来,西方传入的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取代了传统印刷术并得以广泛应用。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结合中西方活字印刷术在中国的应用情况,说明新技术的应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逐步认识、学习西方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惟皇上振刷纪纲,一转移间耳,此无待于夷者也。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制洋器议》

材料二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四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西方认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是怎样践行这一认识的?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四中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