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钦州市2018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

A. 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改变了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

C. 带动了农村人口结构的改变

D. 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这一设想

A. 与我国道家思想如出一辙

B. 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C. 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

D. 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原则的全盘否定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979年,在江苏无锡举行的全国第二次经济理论研讨会上,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市场竞争是其内在机制,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样的认识

A. 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

B. 揭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

C. 表达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诉求

D. 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二、null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杨宁一主编的《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有一组数字“1840年,1两银子折合1643.8文制钱,10年后变成折合2230.3文制钱”。下列造成当时银价上涨原因表述错误的是

A. 鸦片贸易使白银大量外流    B. 战争赔款和吏治腐败

C. 太平天国运动使社会动荡    D. 苛捐杂税和滥发钱币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英国议会于1806年通过法令宣布绝对禁止非洲的奴隶贸易,美国于1807年通过了禁止贩奴的法令,法国早在1792年大革命时期就颁布废除奴隶贸易的法令。奴隶贸易被取消的主要原因是

A. 阻碍了欧美社会的进步

B. 违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原则

C. 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要求

D. 不利于殖民统治的稳定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 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 不具有普适性

C.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具有借鉴意义

 

四、null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古代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羁靡”政策,即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以经济物质利益抚慰。道光、同治、咸丰三朝,“羁靡”一词充斥在君臣有关中外关系的上谕和奏折中;光绪以后,这个词不多见了,庚子之后更为罕闻。这一变化表明

A. 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    B. 近代外交观念逐渐确立

C. 列强完全控制清政府    D. 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觉醒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869年,从英国伦敦到印度城市卡利卡特的电缆铺设完成。20世纪初,由美国旧金山到中国上海的太平洋海底电缆也铺设完成。电报把世界各地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推断

A. 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B. 欧美列强支援落后地区工业化建设

C. 体现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

D. 亚洲国家已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弗雷德里克.C拜泽尔在《早期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中说:“如果说浪漫主义者就是启蒙运动的批评者,那么可以说他们也是启蒙运动的信徒。他们忠实于启蒙运动的两个根本观念:激进批评和公众教育。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抗击启蒙运动,而是要消解它在18世纪末期的危机。”材料表明浪漫主义

A. 是对启蒙运动的彻底否定

B. 与启蒙运动同时产生

C. 和启蒙运动在根本观念上具有一致性

D. 与启蒙运动的内容基本相同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世纪30年代爆发的英国宪章运动标明英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次运动提出了“争取普选权”、“普选权问题就是饭碗问题”的口号。以上史实说明

A. 工人阶级的斗争已经触及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B. 科学社会主义已成为英国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

C. 工人阶级要求通过政治变革改善自身的经济地位

D. 建立工人阶级政权成为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表为中国煤炭生产情况统计。表格中统计数字的变化反映出

A. 煤炭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B. 外国对华直接掠夺加剧

C. 中国重工业仍相对落后    D. 外资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民国政府定新年为元旦后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过阳历之新年百姓皆不以为然惟官厅庆贺民皆睨而视之且谓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民情大可见矣。这反映了(     )

A.政治运动推动历法改革进程

B.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C.传统观念与习俗具有强大惯性

D.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推广

 

六、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0~1902年间,梁启超在日本一接触到卢梭的思想即为其所折服。他不遗余力地赞扬法国革命,颂扬卢梭是法国革命的精神领袖。……对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顶礼膜拜,称“《民约论》正夸日中国独一无二之良药也”。……鼓吹“破坏主义”,并撰写《讨伐专制政体檄》的鸿文,为革命造势。

——闾小波《柏克与梁启超——革命年代的智者》

材料二粱启超叹道:“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满洲立宪,忽而五族共和,忽而临时总统,忽而正式总统,息而制定约法,忽而修改约法,忽而召集国会,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总统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他说,君主的尊严“能于无形中发生一种效力。直接间接以镇福此国”,……“吾数年来怀抱一种不能明言之隐痛深恸,常觉自辛亥、壬子之交铸此一大错,而中国前途之希望,所余已复无几。”

——张京华《梁启超与陈寅恪》

(1)依据材料一,归纳梁启超折服于哪些“卢梭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折服于卢梭思想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表明粱启超的思想又有何新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状?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