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赣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下列主张不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A.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B.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C. 民为贵,社翟次之,君为轻

D.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观点与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的观点一致的是

A.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A. 其所作《春秋》不足为信

B. 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

C. 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

D. 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个故事反映出法家的思想主张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逍遥无为

C. 事异则备变                      D. 事物自相矛盾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秦代曾经试图建立一个完全依靠外在的制度与法律管理的国家,但到了汉代,实际成功的却是以经典为依据的道德教育加上以法律为依据的外在管束的所谓霸王道杂之的方式。这一变化说明(    )

A. 汉代政权管理方式兼具儒法思想

B. 儒家思想战胜法家思想成为主流

C. 汉朝在选官标准上以儒学为依据

D. 以人为本的封建官僚政治已形成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解释“王”这个字的写法:王这个字,三横中间一线,就是通天地之人。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中间是万物人民,这一竖把三者接通起来就是王了。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A. 孟子

B. 董仲舒

C. 李贽

D. 王夫之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在儒学发展史上,《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应该是

A. 宗法制度逐步瓦解

B. 吸收糅合诸子学说

C. 科举制度开始创立

D. 程朱理学日渐兴起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科学之含义的是

A. 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教育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渐

C. 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李贽

D. 王夫之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河北邯郸博物馆藏的一方元代窑枕,中部开光内书写地因流水知高下,人为财交见浅深的民谚。这则民谚反映了宋元时期

A.理学思想已成为人们处世的指针    

B.人们以财产多寡作为衡量人身份高低的标准

C.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为轻便的货币流通 

D.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冲击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

A. 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 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D. 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孙中山等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臣》分发同志,宣传反清革命思想。梁启超、孙中山他们推崇黄宗羲著作的原因是黄宗羲(       )

A.主张工商皆本             B.强调法制

C.反对君主专制             D.提倡经世致用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这说明他们

A. 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

B. 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

C. 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

D. 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其中的材质应为(  )

A. 龟甲兽骨    B. 丝帛

C. 竹木简    D. 植物纤维纸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 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 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 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 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二、null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以说明

A. 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

B. 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C. 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 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A. 《离骚》

B. 《子虚赋》

C. 《论语》

D. 《诗经》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 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 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C. 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D. 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 王羲之

B. 张旭

C. 颜真卿

D. 柳公权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是古典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下列作品能真实、生动反映明代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的是

①“三言”         ②“二拍”         ③《红楼梦》           ④《儒林外史》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后人为纪念一位豪放派著名词人而作的楹联。这位词人是    

A.苏轼                B.柳永

C.辛弃疾             D.关汉卿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写的《道德经》、行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彻底瓦解时期,它无疑带有那个时代氏族贵族深重烙印。……自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溃以后,孔子是提出这种新的模式的第一人。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孔子通过教诲学生,删定诗书,使这个模式产生了社会影响,并日益渗透在广大人们的生活、关系、习惯、风俗、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中,通过传播、熏陶和教育,在时空中蔓延开来。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善于协调群体,在人事日用中保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狂迷和愚盲服从……,它终于成为汉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原型现象,构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结构。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儒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儒学的传播方式。

(2)以西汉董仲舒对儒学的阐释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为什么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为限制君权,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自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纸一直是人类交流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更是所有科学和文化进步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盖世有质文,则治有损益;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既作契以代绳兮,又造纸以当策。……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若乃六亲乖方,离群索居……援笔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

——《晋书》卷五十一《纸赋》

材料二

时间

重大事件

时间

重大事件

793年

大马士革开办了造纸厂

1405年

由法国传入比利时

900年

造纸术传入埃及

1494年

传入英国

1150年

阿拉伯人渡过地中海,在西班牙的沙提瓦城建起了一座造纸厂

1567年

传入俄国

1189年

由西班牙传入法国的耶洛城

1586年

传入荷兰

1276年

阿拉伯人通过地中海,经西西里岛在意大利建立了造纸厂

1694年

由荷兰传入美国

 

 

——《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材料三18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但是我国在纸发明以后)1700年内一直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直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商出面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厂。

——《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1)材料一中“作契以代绳”“造纸以当策”各指什么?分析纸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纸术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原因。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末到战国时期,下层平民中大量受过教育的“士”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从孔子起到秦代干政的韩非、李斯是一类,自庄子起到秦末的鸡冠子(注:道家代表,终身不仕)又是一类,如果说春秋早期和中期,这批文化知识的拥有者大多还只能做卿大夫的家臣,像孔子的弟子,那么,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独立人格在传统知识分子身上极为匮乏,相反地倒表现出另一种人格形象:依附人格。即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在宗法一体化的社会结构中,儒家学说、科举制度和宗法纲常这三张大网将知识分子的身心紧紧笼罩起来,使之成为黏附于官僚政治的人格工具。

——许纪霖《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士”与社会政治活动的关系如何?当时“思想”出现“独立的发展空间”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古代知识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指出发生这一变化的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