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

A. 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 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 中央设三公九卿

C. 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 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攻打匈奴

D. 修筑长城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属于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措施有:(    )

①西汉“中朝”形成    ②东汉设尚书台  ③隋唐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参知政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 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 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 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 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 保护鸦片贸易    B. 割占中国领土

C. 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 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 (    )

A. 洪秀全    B. 洪仁玕    C. 孙中山    D. 蒋介石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它表明中共 (    )

A. 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

B. 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

C.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 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 “废除二十一条

B. “拒绝和约签字

C.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既是希腊城邦繁荣的基础,又是它没落衰亡根源的是   

A、民主制度       B、奴隶制度      C、贵族制度      D、君主制度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是(    )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民法大全》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的直接目的是(       )

A. 阻止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B. 限制国王的权力

C. 扩大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    D. 废除君主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民主性,在其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A. 三权分立

B. 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

C. 允许奴隶存在

D. 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93年英国马嘠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蕃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皇王亲王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嘠尔尼)前来祝(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城。”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夷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能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之计较方能于世有济者。”同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起得了辉煌的成旧。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喝政府间国际组织,地界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排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着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候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应的不同时期的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