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云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

类别

天子的王城

诸侯的国都

卿大夫的都城

城墙高度

九雉(雉为一尺)

七雉

五雉

南北向道路宽度

宽九轨(九辆车的宽度)

宽七轨

宽五轨

 

 

A. 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

B. 建筑礼制突出礼制观念

C. 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

D. 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与清明节习俗相关联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礼乐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讲到周幽王废嫡长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于是诸侯反叛,杀了幽王,拥立宜臼,宜臼即为周平王。从制度层面看,诸侯反叛的正当理由是

A. 周幽王的荒唐

B. 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C. 周王室的衰微

D. 周幽王破坏了宗法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 颁布《秦律》,以法治国

B. 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 丞相掌握大权

D.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反映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期历史的变化是

A.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B. 从诸侯争霸到设置郡县

C.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D.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如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空缺部分应是

A. 太尉

B. 皇帝

C. 丞相

D. 御史大夫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段记功石刻说的是

A. 周天子分封天下

B. 秦始皇统一六国

C. 汉武帝开拓疆土

D. 唐太宗贞观之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如图所示表格空白处最合适内容当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 提高行政效率

B. 强化君主集权

C. 分割宰相权力

D. 利于集思广益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

A. 宗族观念浓厚

B. 重文轻武传统

C. 理学备受推崇

D. 选官注重才貌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所以,采取的地方制度是

A. 郡县制

B. 郡国并行制

C. 分封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有关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 铲除了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

B.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 导致政府机构重叠,开支庞大

D. 使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明初规定“诸王临国中,无得至京”;清初命令“亲王无故出京师六十里,罪与百官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封土授爵违背历史潮流

B. 顺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C. 明清亲王权力剥夺殆尽

D. 皇室内部矛盾得以解决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关于明代内阁

A. 是掌握决策与行政大权的中央机构

B. 内阁首辅实行相权

C. 皇帝为加强专制而采用的政治形式

D. 直接向皇帝负责,不受任何限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史记•武安侯列传》记载:汉武帝时,丞相田蚡到宫中奏事,他所讲的意见,皇上没有不听的;他所推荐的人,有的从闲居之人一下子提拔到年俸二千石的高位。下列选项与之相符的是

A. 汉武帝设立刺史牵制丞相

B. 相权膨胀,威胁皇权

C. 丞相权力大大超过了皇帝

D. 郡国并行制带来的弊端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甲骨文合集》记载: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这反映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神权高于王权

B. 国王没有实现集权

C. 宗法制成为主导

D.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皇帝通过军机处将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称为“廷寄”;各地督抚也将重大问题径寄军机处交皇帝审批,称为“奏折”,中间既不再经过内阁这道手续(“明发上谕”仍通过内阁下达),对邦国大政的处理更无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议决。这实质上反映了军机处

A. 使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

B. 行使宰相权力

C.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 草拟审批政令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 秦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30万人,自由民约16.8万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4.5万人,外邦人约为3万人,奴隶约1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 1万

B. 3万

C. 4.5万

D. 16.8万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如果某人的得票超过6000,他将被判在国外流放10年,但家人不受牵连,本人在10年后也恢复公民权,这种民主决策方式体现的是

A. 十二铜表法

B. 陶片放逐法

C. 雅典公民法

D. 公民大会法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希腊文明勃兴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 大河流域

B. 大陆

C. 重叠的山峦与海洋

D. 中国文化影响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男女间的关系自然地存在着高低的分别,也就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下列史实可论证材料观点的是

A. 城邦女性大多为债务奴隶

B. 城邦女性公民经济地位低下

C. 古希腊城邦面积狭小

D. 公民资格属于城邦成年男性公民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汊交错,几乎没有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了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完全由地理环境决定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是

A. 梭伦改革

B. 克里斯提尼改革

C. 伯里克利改革

D. 修昔底德改革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极盛时代是

A. 梭伦时代

B. 伯里克利时代

C. 庇西特拉图时代

D. 克利斯提尼时代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一位作家评价伯里克利改革时说,他“并没有站在富人和少数人一边,而是站在了多数人和穷人一边。”这表明他的改革

A. 消除了雅典社会的阶级差别

B. 促成公民可以担任任何公职

C. 保障了公民有效的参政权利

D. 标志着雅典国家的正式形成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罗马帝国的缔造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了对罗马统治下的各种人实行有效的统治,罗马帝国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习惯法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A. 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 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

C. 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D. 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A. 《十二铜表法》发布

B. 公民法出现

C. 万民法产生

D. 《民法大全》编纂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A. 平民的斗争    B. 帝国皇帝的重视

C. 罗马的不断扩张    D. 法学家的努力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唐代的“三省体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的?这种管理有何特点?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材料一、罗马法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罗马法虽属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但由于它对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因而也就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法律关系,因此它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属于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其影响更加显。1804年《法国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的,199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不少地方也沿袭了罗马法的传统。欧洲大陆上其他许多国家的民法也受罗马法的影响。

(1)材料一反映了罗马法的什么核心内容?

(2)据材料三回答,罗马法对世界文明又有何积极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