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

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④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

A. 孔子

B. 孟子

C. 韩非子

D. 老子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

B. 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

C. 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

D. 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①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

②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④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朱子家训》中有“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材料体现了

A. 士人的道德观念增强

B. 人臣为君父的忠君思想

C. 强调读书的社会责任感

D. 士人对科举的执着追求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

A. 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 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 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材料意在说明明朝

A. 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

B. 僵化的程朱理学钳制了国人的思想

C. 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

D. 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的隔绝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宋代的文化和科学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最能支撑李约瑟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 中国古代应用数学体系的形成

B. 中国四大发明的发展与定型

C. 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优秀历法

D. 中医药学的系统著作的诞生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这说明

A. 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

B. 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

C. 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D. 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清末有人说:“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今精舍方言、格致两斋,通其言语文字,以造就译才,兼考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由此可知,此人(   )

A. 认为西方的新理新物不值得学习    B. 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

C. 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D. 主张从各个领域学习西方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中国近代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引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在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B. 戊戌变法彻底批判封建儒学,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C. 戊戌变法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政治制度

D. 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维新思想并没有结束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     )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

D.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二、null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 李鸿章

B. 梁启超

C. 康有为

D. 陈独秀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政治主张的提出说明了

A. 救国救民道路新思想萌发

B. 农民问题依然为革命重心

C. 城市中心论从此无人问津

D.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已完善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写道:到了希腊人那里,我们马上便感觉到仿佛置身于自己的家里一样。这句话旨在说明希腊文明奠定了欧洲人的

A. 社会习俗

B. 道德规范

C. 法律秩序

D. 精神基础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 它没有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B. 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C. 它没有把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D. 它仅仅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甫和主教

B. 神甫和主教要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

C.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

D.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是在上帝面前权利平等的教士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

A.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 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D. 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恩格斯这段话肯定的是(     )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科学社会主义                D.启蒙运动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对大多数人来讲,现实社会完全缺乏理想和希望,它沉溺于过时的自满,陶醉于物质与消费,”……精神空虚迷茫,处在异化的非人性发展状态,其在艺术上突出表现为

A.古典主义            B.浪漫生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是(  )

A.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其经典力学标志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形成

C. 爱因斯坦﹣﹣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D. 普朗克﹣﹣量子理论诞生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表为古代儒家思想著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表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董仲舒

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韩愈

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朱熹

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王阳明

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促进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黄宗羲

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结合上表信息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变迁与儒家思想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至少须有两个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个人主义指的是什么思想?根据材料一,概括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并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关键词概括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在长安建立太学,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又下令各地设立学校教授儒家经典。晋代增设国子学(国子监),教授内容与太学相同。到了明清,各府县学校学生岁考优秀者可直接升入国子监成为监生,监生毕业可直接做官;未升入国子监者,则参加科考,科考合格者可进一步参加会试,会试合格者即为进士及第,成为官员。

﹣﹣据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如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民国政府成立后规定教育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并仿照日本、美国学制实行三类三段七级教育的学制(三类指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种类型)。

材料三  从17世纪中叶开始,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为各阶级的儿童提供学会读写和获得宗教知识的基本场所。1682年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教儿童教义问答和基本读写知识。英国圣公会以及其他新教各派也都建立起了“慈善学校”教育贫苦儿童。1717年,普鲁士法律强制规定儿童入小学学习。1600﹣1800年的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特别是1700年以后。在17世纪以前,学校还是各种年龄的人合在一起学习的地方;17世纪以后出现了专为儿童开设的学校,识字教育已经成为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近代教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指出西方近代教育呈现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1600﹣1800年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