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面两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A. 1921年和1924

B. 1927年和1928

C. 1924年和1927

D. 1928年和1937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图是中共中央某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连环画,在这次会议上, 毛泽东站起来,手里拿着那份毛边纸的铅笔记录稿,义正词严地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并指出李德是瞎指挥’”。下列各项符合这次会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思想武器

B.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中国共产党进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D.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二、null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瓦窑堡会议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1922年,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在北京创办《先驱》刊物,发刊词中指出本刊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的情形,而求得一最合时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其中最合时宜的方案是指(     )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但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

A. 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 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 他看到工农力量的伟大

D. 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起义成功”指的是

A. 南昌起义    B. 武昌起义    C. 广州起义    D. 秋收起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表是部分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据表可推理的是(  

A.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道路的开辟

B.第二次增长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第一次下降主要说 明了倾错误的危害

D.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 国民革命时期    B. 井冈山时期

C. 延安时期    D. 过渡时期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

A. 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解放

B. 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 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D. 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     )

(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①②   B.①④   C. ③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关于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

战役名

中方统计

日方统计

平型关战役

歼灭日军1000余人

亡167人,伤94人

武汉会战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徐州会战

毙伤日军5万余人

伤亡3.2万余人

百团大战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B. 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 中日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 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

A. ①④③②    B. ③②④①    C. ③①②④    D. ③②①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 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B. 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C. 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 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

C. 国民革命时期

D. 全面抗战时期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中共为解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举措是(   )

A. 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

B. 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C. 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D. 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D. 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某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说: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如果这样想,那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作出这一论断的主要背景是(     )

A.湘赣边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工农革命军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B.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王明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统治结束

C.人民解放战争顺利发展,筹建新中国成为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D.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②—中共找到了新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C.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地解决了党内问题

D.④—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主要标志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 三大战役的胜利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不仅关系到对方的兴衰存亡,也影响着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2)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反思现今仍在曲折发展的中日关系,谈谈你的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