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A. 分封制的加强

B. 井田制的推行

C. 宗法制的衰落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 分封制全面崩溃

B. 宗法制荡然无存

C. 郡县制初现雏形

D. 实行郡国并行制

 

二、null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人评价一项制度: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辩其贤愚。下列史料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于以贵不以长

B.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 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故宫中某机构遗址有这样的文字说明“……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职(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   )

A.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 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

A. 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

B. 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

C. 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

D. 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 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提高行政效率    B. 强化君主专制    C. 扩大行省权力    D. 加强地方监察

 

四、null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秦朝建立了完备的监察机构,官员称御史大夫……汉武帝正式把“吏不廉,背公向私”和“阿附豪强,进行贿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明朝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这从实质上说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

A. 以强化皇权作为出发点    B. 内容、范围不断扩大

C. 对象包括官员与平民    D. 首要任务是加强管理官吏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清道光帝收到耆英的奏折,更清晰地了解到英方的要求后,作了一些让步,下达谕旨(部分内容):一、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再次强调不准久住据为巢穴;二、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三、香港仍坚持赏借;四、对于赔款不再反对,只是询问款项如何筹措,该谕旨(    )

A. 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 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 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像‘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六、null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的中外兵力对比表(单位;人)。由此表可知这次战争(   )

A. 是由英法两国共同发动的    B.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 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D. 使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84210,宁波的商人李某采办了一批外销瓷器和茶叶,准备到广州去进行贸易。他当时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

A. 出发前被告知广州因对英作战而停止了对外贸易

B. 出发前看到政府的告示说对外贸易可以在宁波进行

C. 到广州后才得知政府已大幅度地提高了海关关税

D. 到广州后必须到政府所办的十三行进行对外贸易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会审公廨是1869年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特殊司法机关,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谳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会审公廨制度规定: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等。据此判断以下关于会审公廨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维护了中国司法的自主权利

B. 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已经勾结起来

C. 有利于近代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

D. 反映出清朝法律已与西方兼容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895年有人题联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其中“割地”是指:

A. 割九龙司给英国    B. 割香港岛给英国

C. 割台湾、彭湖列岛给日本    D. 划分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义和团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八、null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3611月,蒋介石非法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李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情所应有之表现,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这反映出(   )

A. 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激烈

B. 蒋介石已经遭到社会各阶层反对

C. 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

D. 李宗仁等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九、单选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

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十、null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势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其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我们批驳上述荒谬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

A. 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B.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D. 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十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洪秀全通过拜上帝教发动和组织了太平天国运动。当时曾到过天京的西方人富礼赐曾发表评论说天王之基督教不是什么东西,只是一个狂人对神圣之最大的亵渎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       )

A. 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宗教    B. 与西方宗教思想没有任何联系

C. 遭到了列强的强烈反对    D. 只是农民表达思想主张的工具

 

十二、null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

B. 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

C. 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D. 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十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

A. 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    B. 实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D. 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加了。”这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    B. 辛亥革命失败有其必然性

C. 地方乡绅成为革命的中间力量    D. 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

 

十四、null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30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并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号召。这属于

A. 符合国情的革命计划

B. 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

C. 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

D. 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策略

 

十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打到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 工农武装割据    B.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抗击外来侵略    D. 推翻国民政府

 

十六、null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945年,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向蒋介石表示:人民遭受了21年的内战,流尽了鲜血。现在已到了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则表示: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这反映出(   )

A. 国共谈判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B. 国民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

C. 国民政府拥有较强的武装力量

D. 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已遭到质疑

 

十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的口号。后方挖蒋根(   )

A. 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B. 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

C.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 中共在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十月十日的黄昏,我们的队伍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帽子、衣服、布草鞋、绑带、皮带,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都是我们苏维埃工厂制造的,出发以前才发来的新家伙。材料中我们的队伍

A. 出师北伐

B. 开始长征

C. 奔赴抗日前线

D. 挺进大别山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将他们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

C.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

D.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1953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此时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B. 各族人民都可以选举自己的人大代表

C. 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 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A. 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    B. 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 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D. 体现了自由平等的精神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下表反映的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情况(单位:人),对表中内容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领导核心

B. 政府组成实行多党合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C. 体现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执政与参政关系

D.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材料赞颂的制度是

A. 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基层民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1987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 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 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 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详细信息
36. 难度:困难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以下各项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A.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 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 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一国两制构想自提出后,促进了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并促进了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它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  )

A.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C. 始终奉行和平共处原则    D. 奉行和平共处、民族平等的原则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建交高潮。与这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选项是(    )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A. 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C. 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加入WTO

D. 实行一边倒外交、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美建交公报》签订

 

详细信息
40. 难度:困难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浪潮中,亚非拉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 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放弃一边倒政策    D. 坚持打扫干屋子再请客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下表反映了某时期中国与各国贸易的情况。导致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 

A.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B.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改革开放全面实行

 

详细信息
42. 难度:简单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 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 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19845月,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句话说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哪一原则(  )

A. 独立自主    B. 平等互利    C. 互不干涉内政    D. 互不侵犯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的代表咒骂联合国内存在着多数暴政,并于1983年表示愿意看到联合国总部从美国搬走,上述材料说明美国决定退出联合国联合国内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强权政治在联合国内受到挑战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十八、null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主席毛泽东就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第二年初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15年5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签署了一系列声明,其中最重要的是中俄两国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这是习近平两年多来第四次访问俄罗斯。下列各项中对二人出访的共同点归纳正确的是

A. 目的是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B. 旨在打破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局面

C. 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D. 支持对方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

 

十九、单选题
详细信息
46. 难度:中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和促进新型区域合作,注重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

A. 维护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B. 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C. 推动中国与世界接轨    D. 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详细信息
47. 难度:简单

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这一变化缘于

A. 两极格局的形成    B.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D. 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详细信息
48. 难度:中等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新中国外交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

A. A

B. B

C. C

D. D

 

二十、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49. 难度:中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材料一: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

刘邦称帝之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越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工具,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赵佗又以财物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遣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王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朝对岭南地区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平定南越的历史意义。

 

详细信息
50.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1949年初,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决战已近尾声,中国革命面临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次历史性转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进行着清醒的思索:中国共产党人能否避免重蹈“其亡也忽”的历史覆辙?……在毛泽东看来,夺取全国胜利,只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更伟大,更艰苦。

1949年3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五位书记处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带领中央机关,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出发了。临行前,他风趣地对身边几位亲密战友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具有雄才大略,又有丰富语言技巧的毛泽东,在一句短短的话里,连续用了三个“进京赶考”的词句,可见进京赶考在他脑子里盘桓了多长时间,占有多大的份量。这是毛泽东第三次进京,但是没有哪一次有这次意义重大。

站在身边的周恩来会意的点头笑道:“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坚定的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 摘编自百度百科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进京赶考的背景和含义。

(2)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和外交发展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进京后的中共面临着怎样的考题?又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详细信息
51. 难度:中等

在近代,中国不同的阶级、派别分别进行了不同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

师夷长技以制夷

甲午中日战争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八国联军侵华

实业救国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从表格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