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历史(三)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其依据是什么?

A. 真的,新经济政策

B. 假的,余粮收集制

C. 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

D. 真的,余粮收集制

 

二、null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

A. 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B.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某组织的主要活动是举行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谈判。这种谈判有一个专门术语称为“回合”。下列关于该组织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非正式的国际组织

B. 不是联合国的下支机构

C. 是一个地区性的贸易组织

D. 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

 

四、null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也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对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A. 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或干预

B.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强调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C. 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都体现了国家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时必须依据时代和国情的需要

D. 美国不断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说明其民主政治使其政府决策出现多变性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被海内外人士誉为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经济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 (   )

A. 深圳特区    B. 海南特区    C. 港澳特别行政区    D. 上海浦东

 

六、null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20世纪80年代,中国向日本政府贷款时,美元和日元汇率是1比360,美元和人民币汇率是1比2点多。到还款时,日元疯狂升值,升到了1比100多一点。人民币却贬值了,汇率成了1比8点多,这一来一去,中国还的钱成了当时贷款的9倍多。中国吃亏是由于

A. 贷款和还款都是按照日元结算的

B. 贷款和还款都是按照美元结算的

C. 贷款和还款都是按照人民币结算的

D. 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通货膨胀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罗斯福新政中贯穿其全过程的内容是

A. 救济

B. 复兴

C. 改革

D. 干预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A. 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 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 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D. 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当时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

A. 经济危机

B. 政府强制推行《全国工业复兴法》

C. 政治危机

D. 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清朝王应奎的《柳南续笔》中记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材料中的棉之功“过于蚕桑”的主要原因是 (  )。

A.棉布温暖舒适,一直是中国民众的主要衣料

B.棉纺织技术代表了当时中国手工业的最高成就

C.棉布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

D.棉布实用价廉,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以下有关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中,最全面的是

①促进了当时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

②严重影响农业和轻工业发展

③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八、null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由于短期内关税的大幅度减免,使得美、加产品大量涌入墨西哥,造成墨西哥国内一些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民族经济受到冲击。”据此可以得出

A. 区域经济合作要求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B. 发展中国家在区域合作中应加强民族产业的自主创新

C. 区域经济合作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D. 发达国家在区域合作中应尊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九、单选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有的家具店主对年轻的新婚夫妇说:分期支付,你负责打扮新娘,我来布置新房。后来殡仪馆也登出广告:分期支付,人死了,我们来料理后事。从历史长河看,美国经济生活中的这种做法导致的实际结果主要是 

A.刺激了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       B.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C.促使市场持续的虚假繁荣         D.加快了资金周转,激活了资产

 

十、null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指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大模式。”这里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的“现代增大模式”是指

①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发展

②依靠科学技术发展

③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

④依靠殖民扩张发展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主要是因为

A.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强

C. 各国逐渐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D. 各国经济政治利益趋于一致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遭受经济危机打击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社会主义工业化

 

十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A. 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 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 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 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898年,清政府设立了矿务铁路总局和农工商总局。1903年又设立了商部,1906年又改商部为农工商部,并设立邮传部主管铁路和电报事宜。这些举措(   )

A.客观上有利于国内实业发展   B.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目的

C.有力支持了其政治上的探索   D.意味着国内经济结构的改变

 

十二、null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斯大林模式和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是

A. 国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

B. 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 都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D. 后来都发展成为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 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B. 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C. 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全球化的开端

 

十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随着《里斯本条约》的正式实施,欧盟首位总统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走马上任,这标志着欧洲政治一体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推动欧洲实现政治一体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二战后法德的和解

B. 联合应对苏联的威胁

C. 西欧经济实力的增强

D. 共同解决全球化带来的冲击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列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主张的是

A.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

B.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C.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D. “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B. 后者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C. 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 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南海一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认为,“南海一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①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制瓷技术的进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说明

A. 德国和法国之间矛盾消除

B. 德国和法国开始走向合作

C. 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D. 德法已形成政治经济联盟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下列各项中,具有向相关国家提供贷款以稳定汇率的职能的国际组织是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据统计,“1952年同1949年比,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0%,其中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超过建国前的最高水平;全国职工工资平均提高70%;农民收入一般增加30%以上。”这一经济现象所产生的重大历史作用是

A.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B.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C. 为开展大规模土地改革运动创造了条件

D. 标志着“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十四、null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了历史小论文。下列他们立论的题目中,错误的是

A. 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B. 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C. 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D. 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A. 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 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 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 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十五、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共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世界历史》杂志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2)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