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历史(三)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这表明“光荣革命”

A. 开启了英国主权在议会的政治格局

B. 宣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来

C.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最终确立

D. 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率先形成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2013年12月31日,山东威海与台北的空中直航首航成功。通航是海峡两岸实行的三通之一,除了通航,其他两通指的是

A. 通邮、通路    B.通邮、通电

C.通邮、通商    D.通信、通路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有关美国政治生活的漫画,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美国政党政治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 美国政党政治实现了竞选对手的公平竞争

C. 国会与总统选举反映了美国政党政治的本质属性

D. 美国国会或总统选举在程序上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 广东人民对洋货的抵制

C.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  )

A. 把权力关进了笼子

B. 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 存在民主泛滥弊端

D. 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 欧洲共同体  两极瓦解   一超多强   不结盟运动

B. 欧洲共同体  一超多强    北约东扩   亚太经合

C. 欧洲联盟    一超多强    北约东扩   亚太经合

D. 欧洲联盟    两极瓦解    华约解散   亚太经合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为了录取而冒籍的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

A.移民制度的僵化             B.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

C.户籍制度不合理             D.录取名额地区间的差异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 获得军费赔偿

B. 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 在华开设工厂

D. 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古代罗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

A. 权威

B. 理性

C. 法律

D. 宗教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

A.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B. 立法、司法分权制衡

C. 中央政府、州合理分权

D. 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

 

二、null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截止2012年,中国在非洲已援建3000多公里铁路,100多所学校,减免其200多亿人民币债务,谱写了中非友好新篇章。新中国与非洲友好开端最早可见于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参加不结盟运动组织

D. 第二十六届联大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为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解读不正确的是    

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单位

A.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B.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专制和民主的斗争上

C.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D.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

A、表明了美国公开与苏联对抗,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了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在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的一座山顶上树立着高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下图)。长征的起点和终点都不在四川,“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却建在四川,下列不可能成为其历史依据的是

A. 四川是抗日战争的后总方

B. 红军在四川活动时间长、范围广

C. 红军在四川境内斗争最艰苦

D. 四川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地区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

A. 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B. 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 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

 

四、null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各民主党派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斗。这些现象反映当时

A.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B. 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

C. 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图是英国政治家维克多·薇兹笔下的一幅关于中苏关系的作品。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手持镰刀,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手持铁锤,正在进行激烈的乒乓球比赛。对这幅作品的解读错误的是

A.反映了中苏关系的恶化            B.两国领导人政见的不同

C.双方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         D.中苏实行乒乓外交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 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 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C. 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D. 削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宗法制、分封制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的一些特点。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宗法制、分封制逐渐衰落。其衰落的实质是

A. 诸侯国力量增强,彼此进行争霸战争

B. 政治关系中的地缘关系逐渐取代血缘关系

C. 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 受封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便利其势力增长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这表明近代德国政治制度

A.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B. 专制主义思潮盛行

C. 具有民主选举基础

D. 国会对政府有监督权

 

六、null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电影《建国大业》中国民党海军司令陈绍宽说:“打日本人是荣耀,但现在中国人打中国人,这事我不干。”据此我们可判断,此时应是

A. 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B. 国民党正在全力抗日

C. 两党合作共赴国难

D. 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党和政府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近三个月,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材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24年1月,李大钊发表声明称:“因为第三国际是一个世界的组织,中国共产主义的团体是第三国际在中国的支部,所以我们只可以一个一个的加入本党(指国民党),不能把一个世界的组织纳入一个国民的组织。中国国民党只能容纳我们这一班的个人,不能容纳我们所曾加入的国际的团体。我们可以加入中国国民党去从事国民革命的运动,但我们不能因为加入中国国民党,便脱离了国际的组织。”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 中共代表共产国际与国民党合作

B.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C. 中共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

D. 国共合作的方式发生变化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全国掀起抗议浪潮,各地的口号是:议会!议会!除了议会不纳税!”“只要我们有两头牛,就愿意出售一头来资助陛下,但必须通过议会!材料充分表明(  

A、当时议会是最高统治者

B、纳税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

C、议会必须按民众要求资助国王

D、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辛丑条约》规定: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

A. 武力震慑    B. 文化侵略

C. 严刑惩凶    D. 心理征服

 

八、null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图中四件大事与下列主题依次对应的正确顺序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一边倒”

③“求同存异”

④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重要国际会议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②①

 

九、单选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下表为1854年美国国会议案表决情况,该表主要反映了

A.两党分歧日趋扩大            B.两党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

C.共和党是国会多数党          D.两党对峙的格局尚未形成

 

十、null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A.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十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20年1月,北大学生张国焘、康白情、许德珩等到上海拜访孙中山先生。孙中山说:“你们学生反抗北京政府的行动是很好的,你们的革命精神也是可佩服的。……如果我现在给你们五百支枪,你们能找到五百个真正不怕死的学生托将起来,去打北京的那些败类,才算是真正革命。”许德珩等回答:“孙先生也掌握过几万人的部队,何以革命还是失败了呢?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思想、旧势力,在那里艰苦奋斗,学生们赤手空拳不顾生死的与北京政府抗争,只因为没有拿起枪来,就不算革命吗?”下列归纳以上两种观点的思维角度的选项是(   )

A.五四运动非革命/ 五四运动是革命

B.五四运动是学生反政府/ 学生反旧思想旧势力

C.革命是暴力夺权/ 革命是和平请愿

D.革命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文化运动也能促进变革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周恩来说: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毛泽东赞同地说: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缓和局势、和平共处,本是我们的口号,现在艾登(英国外交大臣)、尼赫鲁都说了,形势大变了,我们应与一切愿与我建立关系的国家建立工作。可以从中获取的信息有(    )

新中国决定以真正的不结盟作为自己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开始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新中国开始以主动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十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罗马法律制度刚刚建立时就带有某些民主化色彩。其原因是战争需要平民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他们处于要求政治上得到进步的有利位置,在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就采取罢工的形式。他们通过平民大会选举保民官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包括写下法律条文,公诸于众,限制任何个人所能拥有的土地的数量。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制定法律制度的主要原则。

(2)概括材料二中罗马法的法律原则。

(3)据材料三概括“罗马法律制度刚建立时就带有某些民主化色彩”的原因。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二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金冲及《现在可以更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了》

材料三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在思想领域的深刻影响是什么?

(3)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结合材料三,分析毛泽东所持观点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