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
一、null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以尊祖和敬宗为信条,将族权、政权和神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确定了诸侯与王室的关系以及诸侯国的继承规则,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等级秩序,具有维护政权的作用。”这种制度

A.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B. 开始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 体现了家国同构模式

D. 开始形成“家天下”的格局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经研究发现,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王族大事刻在甲骨文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吉因。该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C.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 具有一定民主色彩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这样不但大为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通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此政策

A. 以德行为选拔标准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导致了士族的形成

D. 实现向官僚政治转变

 

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它是固定的,我们是行动的,我们到各地都是为它工作的。”下列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是

A. 御史与刺史

B. 中书省与行省

C. 中朝与外朝

D. 三省与六部

 

三、null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其实明朝之所以出现内阁制,其实说穿了就是对皇帝稍微偷懒的逐渐发展的一种自然性补偿。”这实际上说明内阁

A. 利于决策的科学性

B. 上升为最高决策机关

C. 部分的限制了君权

D. 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为了及时应对紧急军事行动,在距离皇帝寝宫仅50米处设立一个机构,选择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听差,而且还有专派的御史往复稽查,不准任何人窥探。该机构的设置

A. 对皇权形成很大的制约作用

B. 适应了皇帝集权的需要

C. 解决了君权相权之间的矛盾

D. 中枢权力体系趋于完善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华尔街日报》发文称:“对于东方迅速崛起的引擎中国来说,其通往现代国家的旅程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展开的——出人意料、令人震惊的失败和不复存在的往日辉煌。”促使中国开始“通往现代国家的旅程”的事件

A. 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B. 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C. 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D. 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它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 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

B. 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 外来侵略势力的干涉

D. 近代农民阶级不具有革命性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853年2月,阿礼国在给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文翰的报告中说,“我以为……不去及时地、坚决地采取这类行动,则那些(在长江中下游的利益)……会被政治的解体和无政府状态所彻底毁掉,而只要及时行动,我们却又是有力量扭转这样的局势的”。材料反映出

A. 清政府寻求列强支持以维护统治

B. 义和团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C. 义和团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D. 列强可能武装干涉太平天国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若纸烟,若小眼镜……用者辄置极刑。罗稷臣星使之弟熙禄,自河南赴津,有洋书两箱……途次被匪(指义和团)系于树下,过者辄斫……一仆自言相从多年,主人并非二毛(指说洋话、用洋货的人),亦为所杀。”材料主要反映了

A.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义和团

B. 中外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C. 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的运动

D. 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孙中山《八年今日》中说:“遂致清朝江山不可收拾,于是而南北和议开,于是而非袁莫属之论起……加以远闻国人,尚有主张清帝之君宪者,予深恐革命大功亏于一篑,故不得不舍外交之良机,而奔驰回国……”材料反映了

A. 袁世凯已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B. 革命阵营中大部分人主张君主立宪

C. 列强将联合清政府镇压革命

D. 武昌起义后,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背公理而逞强权,将我之土地由五国共管……非公理,非正义也。……山东亡,是中国亡矣。”下列哪一事件与材料所述相关

A. 九一八事变

B. 五四运动

C. -二八事变

D. 一二九运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26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在给国民军联军政治部副主任刘伯坚的信中说:“只是注意政治宣传的事,而不可干涉军事行政上的事。”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当时中共中央

A. 倡导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B. 重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

C. 采取以退让求团结的策略

D. 强调军队政治责任素养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表明

A.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基础

B. 中国取得了战役胜利

C. 日本的战略企图遭到了破坏

D. 敌后战场的地位提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陈毅元帅描写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 关门打狗,东北全境解放

B. 千里挺进大别山

C. 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民国时期的政治评论刊物《观察》的创始人储安平在1947年总结了一种广泛持有的观点:现政权的支持阶层原是城市市民,包括公教人员、知识分子、工商界人士。现在这一批人没有对南京政权有好感的。这表明国民党

A. 失去执政合法性

B. 已经丧失了民心

C. 丧失了执政地位

D. 缺乏群众基础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材料中的“政治革命”主要是指

A. 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B. 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C. 组建公民陪审法庭

D. 实行了财产等级制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它彻底肃清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标志着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整个历史过程的最后完成。”这主要归功于克里斯提尼

A. 推行陶片放逐法

B. 发放观剧津贴

C. 按财产划分等级

D. 划分地区部落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每一个疏于履行其对公共事务的责任的人,都是在给共和国造成一分伤害。”为避免此种状况出现,伯利克里

A. 以财产多寡让公民分享不同的权利

B. 建立地区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C. 发放津贴以吸引公民积极参与政治

D. 加强陪审法庭以监督公职人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必须向法官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反映了罗马法

A. 注重司法的程序性

B.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 重视证据的完整性

D. 竭力维护贵族利益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法学总论》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而“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据此推断,罗马

A. 是沟通人和神的桥梁

B. 旨在维护罗马公民的利益

C. 注重保护个体的权利

D. 意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英国首相最初只是内阁大臣中的一员,内阁没有实际的首脑,提名首相的权力掌握在国王手中。当时,“首相”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字眼,被认为是国王的“男仆”,直到20世纪初,“首相”才正式成为令人尊敬的头衔。从“侮辱”到“尊敬”反映

A. 英国首相的命运由国王决定

B. 首相的权力和地位逐渐提高

C. 议会经过激烈斗争战胜王权

D.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最终形成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此,美国

A. 形成了政党政治

B. 实行总统制共和制

C. 实行了三权分立

D. 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美国人2000年口普查发现北卡罗来纳州的人口大增,于是代表该州的众议员由12名增加到13名。这能反映出当初制定1787年宪法时

A. 南方与北方间的妥协

B. 地方对中央的妥协

C. 大州与小州间的妥协

D. 政府对议会的妥协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这样的“一票共和”被有些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中潜入的共和国”,经过1870年9月、1871年8月与1875年1月三次努力,才赢得一个勉勉强强的共和国。由此可知

A. 共和派已占据优势

B. 这个共和国很快会夭折

C. 共和观念很难普及

D. 法国共和之路非常艰难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设计出了一种君逸臣劳的宰相制度,集体议事能够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三省的划分又使宰相之间权力相互制衡,不至于产生一权独大的现象;宰相官阶的降低使得宰相权力削弱。因而可以说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既能够保证政府对全国政务的处理,又抑制了相权的过分膨胀,它在皇权与相权之间找到了恰当的平衡。

材料二吴晗先生所言,“这种把一切权力都揽在皇帝个人手中的高度集权状况,是在明朝以前从没有过的,所以封建专制主义经过一千几百年的发展,到了朱元璋的时候,形成了一个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系统”。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代的宰相制度对唐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代是怎样实现皇帝“高度集权”的?

(3)材料一到材料二的中枢权力的演变反映出什么本质问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前期英国各主要经济部门的收入表(单位:英镑)

摘编自《英国通史》

材料二令人好奇的一点是,这个极度保守的政府愿意在一些民众呼声很高的要求上做出让步,以避免公众给统治者造成过大的政治压力,威胁到他们的统治。例如,德意志国成为了第一个承认成年男子普选权的西方强国,还率先提供了失业、事故以及养老保险

——新浪网《德意志统一:新帝国如何影响世》

材料三特别是在代议制建立的初期,在政治制度中议会都居于主导的地位,以立法核心目的的议会当然得以立法的行使成为了提供法律和秩序的机关。

——游路遥《代议制的权衡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经济变化对政治领域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意志帝国政治变革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并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进行评析。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的头一场大规模武力活动,《南京条约》就是这一时期英国侵华活动的基本总结。

——张振鹤《论不平等条约》

材料二尤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大大发展了不平等条约制度体系,将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这个新阶段,列强由攫取条约特权进而对中国实施全面控制,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加强了对华奴役,这是半殖民地最为突出的特征,亦是《辛丑条约》最基本的特征。

——李育民《义和团运动对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英两国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强侵华进程的基本特征,并指出《辛丑条约》是怎样体现列强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加强了对华奴役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