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抽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 家族和睦

B. 等级秩序

C. 贵族世袭

D. 宗法观念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1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

A. 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

B. 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

C. 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

D. 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A. 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 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 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 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 土地过度集中

B. 有田者无力可耕

C. 小农户个体经营

D. 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二、null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 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 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 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 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 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 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 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 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 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 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 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 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四、null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 “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B. “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 “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D. “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A. 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 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 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 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 “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 “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 “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

D. “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题文)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A.

B.

C.

D.

 

六、null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35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 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 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C. 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中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八、null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

A. 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 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 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D. 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九、单选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79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A. 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 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 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 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A.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 马歇尔计划

C.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 《布雷顿森林协定》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 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 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 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低收入

32

24

28

27

40

49

中等收入

14

9

39

36

47

55

高收入

3

2

33

27

64

71

 

 

表中数据表明

A. 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 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 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 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十、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楼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材料二  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农业产业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国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

——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