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2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表是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

 

已成交高中档车

已成交低档车

未成交

小计

信贷

26.3

11.2

23.9

61.4

现金

20.9

6.2

11.5

38.6

累计

47.2

17.4

35.4-

100

 

 

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带来的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 整个社会的享乐风气盛行

B. 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C. 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

D. 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中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 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 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 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 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的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这说明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一个原因是

A.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B.政府自由放任政策

C.股票投机的过度                        D.生产能力的迅猛发展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关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从外国到中国,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我国学者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则侧重于从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的财富过于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机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大危机的原因分析不可能取得定论

B.社会制度分析方法已无法解释经济危机

C.历史研究需要尽可能做到客观全面

D.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更接近于历史真相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某个时期,美国掀起取款狂潮,各银行门前无不人山人海,储户争相取出存款。纽约市有一位母亲,把孩子出租给排队提款的妇女,每次收二角五分,因为抱着孩子能排在前头。这一时期可能是

A1923~1928年            B1929~1933

C1941年~1945年          D1993~1998年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

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

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

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图是美国大萧条前后的工业生产与零售物价指数(单位:%)示意图。据此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危机发生后生产和消费能力低

B.20世纪20年代工业持续稳定繁荣

C.经济危机前物价指数运行基本平稳

D.一战期间的经济发展态势非常良好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32-1933,英国和比利时的失业率为22%-23%,瑞典的失业率为24%,美国的失业率为27%,奥地利的失业率为29%,挪威的失业率为31%,丹麦的失业率为32%,德国的失业率更高达44%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此次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泛         B失业问题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信号

C在危机中损失最大的是德国         D英国和比利时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

A.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B.垄断组织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美国小说《愤怒的葡萄》描述了如下内容,约德一家生活陷入困境,迁往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在农场做农工。但是那里也并非天堂,他们所得的报酬远低于政府的规定。农工们进行反抗,竟然遭到警察的镇压。小说内容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美洲早期移民时期               B西进运动时期

C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             D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32年,美国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没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见,梅隆

A反对自行调节    B主张干预经济

C抨击经济改革    D相信自由经济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29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拥有38亿美元的复兴金融公司,借贷给银行、工业、铁路企业和农场主。同时政府用5亿美元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用于公共工程开支高达7亿美元。这说明当时政府

A.继续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C.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D.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1933年6月12日,“世界通货经济会议”在伦敦召开,主要讨论1929-1933年危机后稳定各国汇率、降低关税和取消外汇和贸易限制等问题。由于各国不能在稳定英镑、美元和法郎等主要货币汇率上达成一致协议,世界经济会议最终草草收场。

——据《20世纪30年代国际货币竞争及对中国“法币”改革的影响》等整理

材料二

著名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曾评论说:“或许,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它也许是一次人类理解能力的危机”。垄断巨头梅隆哀吧:“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所受的灾害。”1933年1月,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临终前哀叫:“我看不到任何让位于希望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贸易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世界所造成的影响。

 

三、计算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危机刚爆发的时候,胡佛总统立即召集了一系列会议,竭力说服企业界的领袖们,自愿地不降低工资和物价,他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此外,根据胡佛的建议,国会对公共工程也增加了拨款。联邦政府提高了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度补贴,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在科罗拉多河动工。他一再召集企业界领袖们开会敦促他们稳定物价,但他却只在私下提意见而不愿公开干预。他虽然提出对各州的公共工程提供联邦补贴,但又坚决主张和维护传统的预算收支平衡原则,以避免联邦政府出现财政赤字,并一再运用总统否决权来阻止有关法案的通过,胡佛看来,大国的主要企业是建立在健全的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其经济体制和结构总的来看始终运转的很好,没必要对它们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调整。总之,在整个反危机过程中,他常常不得不用自己的一只手,去收回他的另一只手所给予的东西,致使自己的某些责任和承诺变成一纸空文。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胡佛反危机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佛反危机的活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