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2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1876年由英国人擅自修筑的淞沪铁路通车,全长十几公里,但因轧死一人,被清政府以巨资收购后摘除并投入大海。这从根本上说明

A.陈旧观念阻碍社会进步

B.铁路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C.列强攫取了中国的利权

D.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伴随着商埠的发展,一位有远见的海关税务司……把他的马厩附近的一小段中国道路铺上了碎石子。……之后还不到25年,天津就拥有了数英里的一流碎石路,在这些道路上,汽车正在愉快地奔驰着。从材料中最能感受到

A.近代天津陆路交通发展的落后

B.西方人修路意在开天津为商埠

C.天津开埠对其交通发展的影响

D当时国人要求发展交通的诉求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874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文通的近代化

C.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始于明治维新

D.近代中国的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图由成都市档案局提供,它是在四川颇具影响力的报纸《新新新闻》1938年刊登的插面。对其正确的理解是

A.民国十三成都为普及汽车进行大力宣传

B.成都人车拥挤,交通混乱,交通管理失效

C.通过漫画美女交警宣传靠左行驶的交通规则

D.民国三十八年成都宣传交通改为靠右行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2年10月8日哈大高铁进入试运营阶段。哈大高铁、京哈高铁,犹如一条加速跑道,迅捷地串起东北四大城市,连通关内关外,标志着东北同城的崭新生活即将开启。这表明

A.新型交通工具的革新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B.中国的经济版图彻底地突破了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正逐步形成

D.改革开放以来区域性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在华的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三次(分别为1877年、1883年和1889年)签订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水上运输费用)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A.开启中国水上运输近代化进程

B.借鉴了国外先进管理方式

C.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

D.没有摆脱对外资企业的依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25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76年;世界第一辆汽车出现于1885年,中国第一辆汽车出现于20世纪初;世界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3年,中国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9年。从三种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看出

A.中国日益融入世界

B.中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C.中国近代经济不断发展

D.近代交通工具受到国人欢迎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A.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B.中国首个电报机房出现

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中国首条自建铁路通车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竹枝词中近代上海的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C.近代通讯技术传入中国                D.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互联网     B.轮船航运业

C.电报业    D.大众报业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李鸿章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己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电影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观察下列图片,它们最能反映

A.科技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B.国际互联网的扩展速度令人不可思议

C.数字化模拟技术和通讯手段的大飞跃

D.环保和节能意识已经开始深入人心

 

二、计算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绝。1876年,英国商人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筑了一条吴淞铁路,但这条铁路经营一年多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此后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到新竹的铁路。

——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材料二 图为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变化图

材料三 新中国火车机车的发展历程

1950年9月修复组装的一台日本蒸汽机车。

1964年制造的中国第一台经过重大技术改进的干线货运机车。

1973年设计制造我国第一台交--直流电传动干线货运机车。

2007年我国首列世界先进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对中国近代或现代铁路交通发展认识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三、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1年4月,在英俄列强的支持下,丹麦大北电报公司违反清政府不得登陆的规定,秘密从海上将海缆引出并在上海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于1871年6月3日开始通报。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摘编自《中国通信简史》

材料二晚清以来由外国人在中国铺设的多条海底电缆在二战中均遭破坏。1972年,周总理与他定下了中日合作建设海底电缆的项目。1976年,中日合作铺设的两国间的第一条海底电缆铺设成功投入使用(中国上海到日本熊本县),使我国的国际电话及有线通讯业务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摘编自《人民政协报》,2011年12月15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电报通讯技术的引入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回答)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日合作建设海底电缆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比材料一二两个时期通讯事业发展的不同之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