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据统计,1949年至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五倍多。这一现象

A反映了土改进程的曲折性    B.促使中共加快农业合作化

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说明农村城镇化效果显著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通知,禁止农民随意(或经农村基层政府介绍)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城市公私企业非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自行招雇农民工。这一规定

A.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反映了优先发展农业的基本国策

C.造成了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

D.体现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图是从旧货市场收购的民间资料,为某橡胶厂党支部会议记录,其年份不清,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记录可能写于

A.1949年    B.1954年    C.1958年    D.1966年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陈云说:“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然后对食用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1954年9月15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上述措施

A.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B.使经济建设转为以轻工业为主

C.使国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

D.使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

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商品不能废除,价值范畴、价值规律应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即真正的市场规律来自发调节生产。该观点体现出当时中国

A.已经引发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探

B.倾错误弥漫阻滞探索进程

C.计划经济理论尚未付诸实践

D.三大改造明确经济整改方向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日益加剧是由于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展开

C.大跃进运动兴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在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毛泽东曾把人民公社与巴黎公社相提并论,认为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公社,河南遂平的卫星公社是第二个公社。这两个公社的共同之处是

A.其发生和失败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B.都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

C.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

D.反映了对未来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某一时期的资料记载:工资制定应把评定工分和评定工资级别制结合起来,供给制必须有所限制,以约束农村中的二流子和懒汉……有些地方出现了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责任制。材料说明

A.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B.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仍在继续

C.中国在努力克服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D.是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这表明

A.的路线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B.农村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

C.农业所有制形式出现重大变化

D.农村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四幅折线图中,最能显示十年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二、计算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吃饭是个大问题,搞得人们吃不饱饭是不行的。当然会有灾情,就是有灾,也要想法使他们吃饱,抗旱救灾是个好办法。把生产队搞好,自留地分配好。其余如大队企业如何办好,这些问题都要有个规定。只要按这些办法办,今年就会是个好年成。是否可以改变形势?我想,今年如果搞好,形势就能改变。积极性要提高。要有信心。机关也动手,开一点荒,搞一点水利,见缝插针。不吃食堂了,农民家里可以节省点,有啥吃啥,使农民有点家底,能够养老养小。这几年把家底搞掉了,要恢复起来,这不是开倒车,因为我们的基础还是建筑在生产队上面。把生产队搞好,又把农民的家底搞起来,事情就好办了。

——1962年朱德《纠正的偏向,恢复和发展生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文章发表的背景,并回答朱德关于解决农村问题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朱德关于经济建设的观点。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摘编自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

材料二 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l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美】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

材料三 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阶段城市化水平(%)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城市化率的发展趋势。并分析1840-1893年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49-1958年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及相应原因;请指出导致1958-1978年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从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历史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