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2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面是1866至1913年上海华商机器制造业设厂数和资本额简表。此表反映了该地区的机器制造业

类别
 

1866—1894年
 

1895—1913年
 

设厂数
 

设立资本(元)
 

设厂数
 

设立资本(元)
 

船舶修造
 

7
 

2700
 

16
 

51870
 

轧花机制造
 

3
 

300
 

14
 

2520
 

缫丝机制造
 

1
 

400
 

9
 

5600
 

合计
 

11
 

3400
 

39
 

59990
 

 

 

A. 甲午战争后发展较快    B. 较其他产业发展迟缓

C. 被欧美列强暗中控制    D. 成为最大的工业部门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904年(光绪30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倾销东北的洋布锐减,南通关庄土布得以在东北畅销,一年总销数在15万件(每件40匹)以上,而当时大生纱厂的棉纱产量仅及关庄大布用纱量的一半,这就给大生纱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905年获利特厚,增加股本67万两。由此你得到的发展经济的启示是

A.抓机遇                     B.筹资金

C.重技术                    D.敛人才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910年,对中国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状况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内地经济发展        B.迫使政府举借外债

C.导致金融机构破产        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865年李鸿章买下在虹口地方的美国旗记铁厂,该可修造大小铁船,开花炮,洋枪等,为上海洋泾滨地区,外国铁厂最大者。1897年,张謇承领江苏商务局搁置在上海的进口英国纺纱机20400锭,另集商股几十万两。名为官商合办,但官方并不派员参与厂务。1899年,纱厂在南通建成投产。材料反映的两种企业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是实业救国思潮产物             D.都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依珀金斯所引资料,民族工业1912年至1921年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7%,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平均发展速度为13.8%……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华民国展品获得各类奖章1218枚,是各国获奖之冠。由此可见

A.北洋政府统治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B.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工业化

C.民族工业发展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D.经济工业化得益于政治变革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右图是1913年,南阳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新爱国 香烟的烟盒封面(烟盒右侧文字为,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西洋烟草在华销售锐减

B.南洋公司注重营销策略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涌动

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诗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发展状况最恰当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记载,1916年,中国棉纺织业每生产一包l6支纱司获利7.61元,1917年升到36.93元,1919年达70.65元。这主要得益于

A.国民政府鼓励大力发展实业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C.国内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D.国际形势为工业发展提供契机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 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 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C. 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D. 为民主革命转入新阶段奠定了基础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民国十八年七月,国民政府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次年二月又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民国二十三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这些做法

A.是抗战时期的应急措施              B.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D.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材料表明

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

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政府放弃了关税自主权,致使美国企业在中国如同在其本土上一样,可以为所欲为。……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这直接从资金、原料、动力等方面限制了民族工业的生产。再加上通货膨胀、市场趋于混乱等因素,最终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极度的困境。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一战期间    B.国民政府前十年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二、计算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民国时期的经济大家庭中,既有又老又保守的婆婆,也有年轻且掌握大权的丈夫,民族资本主义就像一个可怜的寄人篱下的童养媳,仰人鼻息,举步维艰……但是自从民族工业这个童养媳进了家门,自然经济这个婆婆的地位便日益受到了威胁。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分民国时期主要有几种经济成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童养媳家庭中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一:1920~1936年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表二: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及比重(1920~1936年)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官僚资本

1.84

42.2

2.22

12.0

1.18

民族资本

2.51

57.8

16.32

88.0

12.41

合计

4.35

100.0

18.54

100.0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1928年发起“改订新约运动”……根据与美国等列强的约定,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的推动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 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锭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锭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18家炼铁厂中,停炉者有14家,其余4家仅能勉强维持生产。

(1)分析材料一,扼要指出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的发展变化。并根据材料二概括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简析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