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高中历史人教版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法家政治改革的影响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与春秋时期的变法运动相比,其最大特点是

A.客观上瓦解了井田制

B.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C.瓦解了西周所形成的分封制

D.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C.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1935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下列有关吴起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改革侧重于政治方面

B.与李悝变法侧重点相同

C.取得一定成效

D.促使楚国成为强国的重要原因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

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D.礼乐制度崩溃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

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

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

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

A社会经济的变化

B.统治方式的变化

C社会性质的变化

D.思想文化的变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

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国语》载: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这反映了   

A西周时期祭祀活动盛大

B.春秋时牛耕技术应用

C战国时铁器广泛使用

D.战国时期农业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下图所示事件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 促进井田制瓦解

B. 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 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一语应出自

A老子《道德经》

B.《论语》

C李悝《法经》

D.《孙膑兵法》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如图)。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  )

A. 强化“世卿世禄制”    B. 限制贵族的权力

C. 奖励军功    D. 严禁私门请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

A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B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

C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D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发生分裂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导致秦孝公发奋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

B.法家学说的推动

C诸侯会盟,拒邀秦国

D.晋国分裂,士人游说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材料一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尝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说苑·政理》

材料二

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若依此说,则魏之废沟洫,必废阡陌,其事尚早于商鞅矣。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李悝总结了春秋末期以来各诸侯国立法司法的经验,结合魏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的法典——《法经》。《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

材料四 魏用李克当作李悝,尽地力,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

——《史记·平准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魏文侯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四回答魏文侯变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充分暴露了列强之间战争的残酷性,也说明了弱肉强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秦国有六代君的废立,完全由大臣操纵,史称君,君臣乖乱。吴起在楚国主持变法时分析贵族专制之害大臣太重,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

民众反对过于繁重的徭役征发和赋税盘剥,以及厌战、逃亡,乃至爆发规模不等的暴力反抗。盗贼公行屡见于史册,就是明证。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李悝在魏国作尽地力之教;商鞅治秦,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设二十等军功爵以奖励战斗之士,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赵武灵王则采取胡服骑射

吴起治楚,规定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李悝变法制定《法经》六篇,将《盗》、《贼》两篇放在最前,原因就是统治者认定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商鞅变法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的规定。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战国时期主要存在着哪几种社会矛盾?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各国是如何通过变法解决这些矛盾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