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高中历史人教版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二单元 第9课 戊戌变法
一、计算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有为写道:臣读各国史,只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城市为墟,而革变频仍,迄无安息,遂入汩渊,不知所极后来又在《法国革命史论》中写道:吾国久废封建,自由平等已两千年,与法国十万贵族压制平民.事既不类,倡革命而言压制者已类于无病学呻矣。

——《中国近代史料选辑》

材料二 康有为指出,变政的核心就是实行君与民分享权力,君权与民权并存共荣的君民共主制。他从儒家思想中为民主寻根,并以西方思想化入其中,指出民主思想并非西方所独有,在儒家大同思想中也可以找到其依据,即所谓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追根溯源,君民共主制甚至起源于中国。康有为说: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不但进贤杀人等大疑大事要谋及庶人卿士,有关国命存亡的战争,迁都等等要政,更要待于国人之皆可

——摘编自吴乃华《试析戊戌维祈思想家的新民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中法历史的描述是否符合事实并分析康有为作此描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主张在中国实行改良的原因。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话之孔子矣。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现当开创百度,事务繁多,度支岁入有常,岂能徒供无用之冗费,致碍当务之急需。如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均著即行裁撤,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办理。旗丁生齿日繁,徒以格于定制,不得在外省经商贸易,遂至生计益艰,……现当百度维新,自宜驰宽其禁,俾得各习四民之业,以资治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材料三 比年以来,皇上有意变法,而盈朝汹汹,不可向迩,亲贵抗违,耆老力诤,群僚面从而后言,举政始行而中废。乃至奉旨发议,乃推延而不议;明诏施行,乃束阁而不行。人心众论,缉缉仳仳。

——杨深秀《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

材料四 适应现代世界不断发展趋势而不断革新,是现代化的本质,但成功的现代化运动,不但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革新的阻力,而尤其在善于利用传统因素作为革新的动力。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并分析该方式产生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改革的主要措施。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的实施结果说明的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顺利推行变法。谈谈你的认识。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在政治上影响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若要进一步探究戊戌变法的影响,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分别说明理由。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二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激进

材料三 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四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视角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哪则材料的分析更为合理。

(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就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而言,材料三、四各自的侧重点共识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