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高中历史人教版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二单元 第5课 欧洲的宗教改革
一、计算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婚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了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婚俗改革作用的认识。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16世纪的一幅讽刺画《灵魂的运输车》。它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形式讽刺了教皇制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

材料二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建议由基督教新教教会和地方当局接管教育,用德语教学,在全国城镇农村设立公办学校,为平民子女提供免费教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德意志地区的社会状况并指出马丁·路德提出改革主张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教育影响。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要想称,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

材料二 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路德主张的因信称义的实质及其代表哪些人的利益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和路德主张的相同点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加尔文宗与路德宗的主要不同点。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教廷实行以教皇为首的封建中央集权制,教皇有权制定、修改法律,决定教区的划分;教皇还通过教职任命建立了封建教阶等级制,遍布欧洲各国的大小教区,实际是听命于教皇的封建行政区;教廷拥有法庭、监狱,可以更改国家法的判决,同时也不断粗暴干涉各国的内政。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罗马的教廷及其教会更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因而也是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会至少拥有欧洲土地的三分之一,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教会土地上的农民不但要受名目众多的赋税徭役的剥削,而且还受到什一税和高利贷的盘剥。教会神学思想更是封建统治思想的主体,支配着整个社会的政治和精神生活。

——摘编自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格局变迁的影响

材料二 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使得互不了解的各国人民突然接近起来,并且通过新的共同信仰,紧密联合在一起。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系统阐发了宗教改革的主张,得到大多数师生的支持。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布鲁诺前往。加尔文在巴黎大学受过严格的思想训练,他的《基督教原理》被认为是16世纪最有学术价值和最严谨的宗教著作。他创办了日内瓦学院,毕业的传教士被派往荷兰、英国等地;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加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

——《旧制度与大革命》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大学对推动宗教改革发挥的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