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高中历史人教版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 第2课 商鞅变法
一、计算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到秦国时,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见到了孝公。开始两次,商鞅向孝公讲述学尧舜等帝王之道,孝公听得直打磕睡。商鞅走后,孝公对景监生气地说:你的客人大言迂腐,怎能用他呢?景监责备商鞅,商鞅要求再见孝公。这一次商鞅向孝公讲了称霸之道。孝公听了很满意,又要求见商鞅。孝公对商鞅讲述的富国强兵之道听得津津有味,不自觉地移动双膝凑近商鞅,一连谈了几天都不厌烦。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孝公对尧舜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给秦孝公提出的建议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分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免除一4-分的徭役;而追逐末业……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计是较为可靠的……所以我们必须认为攻讦梭伦之说是错误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共同涉及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毁谤梭伦改革者的身份并分析毁谤者的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影响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利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二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三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莫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治国思想及其出发点并简评其治国思想。

(2)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是如何体现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勒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最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

——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节选)

(1)列举商鞅惩奸宄”“务耕织”“尚军功”“孥贫怠的具体措施(各举一例即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毛泽东对商鞅之法的评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