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1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621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来觐见国王詹姆士一世时,国王无奈地对侍从吩咐道:“你们摆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这反映了此时的英国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             B.议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王权

C.英议会拥有完整的立法权力             D.议会实际上是英最高权力机关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光荣革命是使用暴力最少但却是收效最好的一次。”光荣革命“收效”主要体现在

A.恢复了召开议会的传统                 B.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D.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

C.责任内阁制                          D.议会改革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忠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提到的英国政治体制是

A.君主专制                             B.民主共和制

C.贵族制                               D.君主立宪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英国流传一句话:“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这句话出现在

A.英国颁布《大宪章》后                B.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

C.1688年“光荣革命”后               D.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后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巴里•科沃德认为:“《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据其描述,当时英国

A.责任内阁制已经正式形成               B.议会完全没权力

C.国王仍然拥有较大的行政权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据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初,英格兰的202个选邑(城镇选区)中,有40—50个人口在100—200人之间,14个在50 —100人之间,20个在20—50人之间,4个在10—19人之间,有1个镇只有5名居民,有2个镇根本没有人居住。上述现象表明

A. 英国代议制民主形同虚设    B. 英国各地人口在大量的减少

C. 英国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D. 英国迫切需要进行议会改革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内阁所有成员对国王负责              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730年,英国下院的反对派领袖威廉·多德斯韦说:“我们对于自己起着国家的大公审庭的作用极为自豪。”1774年,诺斯勋爵则愤愤地说,议员们“责难大臣,还要他们每日报告工作……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行政部门置于被质讯的地位。”这反映了18世纪的英国

A.封建贵族和议会的矛盾加剧              B.议会与政府之间的权力争夺

C.工业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内阁与首相共同对议会负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依据英国宪法,下议院可以对个别内阁大臣进行关于行政措施方面的质询,内阁大臣作为行政部门的领导者,必须对所有行动和失职行为作出答复,对其行政过失或失职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这实际上反映了

A. 议会掌握着国家大权

B. 议会有权力任免内阁大臣

C. 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D. 议会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1936年,英王乔治五世去世后,爱德华八世继位。爱德华八世坚持同离过两次婚的美国人辛普森夫人结婚,致使国内议论纷纷,从议会到老百姓一片谴责声。在受到下院和首相的非难后,他被迫宣布退位,由弟弟艾伯特继承王位。这段材料反映出英国国王

A. 是国家的象征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B. 没有政治地位和实际权力

C. 任期长短由议会和首相决定

D. 任何事情都不能自主

 

二、计算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三大原则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某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陈晓楓、苏艾平《英国封建政治的特质与宪政的生成》

材料二    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而英国的自由便是以下议院的效能为基础的。

——《潘恩选集》

材料三    根据1949年的《议会法》,上院对下院所通过的法案,只能行使一年的延置权,一年之后,法案将自动成为法律,送英王批准。1963年制定了一项《贵族法》,规定世袭贵族可以放弃世袭头衔,成为平民。因为作为贵族,他们无法参加大选,不可以成为下院议员,因此也就不可能作为党的领袖进入到主流政治中去。

——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英国政体的变化。

(3)概述材料三中主流政治的含义。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了卡特赖特勋爵和威廉普特尼的意见,否决了由配兰(时任内阁首相)提出的任命威廉皮特为 国防大臣的建议。配兰等人毫不退让,于2月10日带领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当时就任命巴思伯爵为财政大臣,受命组阁。巴思伯爵不是下院议员,又缺少一位能帮助他控制下院多数的得力助手,很难得到下院的必要支持。他总共只当了两天首相,在英国近代政治史上创下了一个新纪录。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再请配兰等人复职。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其主要内容有:一是重新分配议席,下议院议席分配将郡议员人数由188席增加至253席,市代表由465席减至399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其具体规定是:人口不足2 000人的56个城镇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

——摘编自陈敏昭《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 的含义并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说明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政治根源。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4)纵观近四个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