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3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自觉守法      B.安提丰属于智者学派

C.希腊学者自主意识的觉醒        D.希腊学者具有理性精神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材料表明

A. 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B. 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C. 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

D. 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古希腊一位哲人曾说男人应有男人的美德,女人应有女人的美德,孩子有孩子的德性,老人有老人的德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知识即美德

C.强调个人道德感受                 D.认识你自己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主张人文思想。苏格拉底的人文思想不同于智者学派的是

A.探究人的问题        B.强调人的价值

C.树立人的尊严        D.注重人的道德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苏格拉底说: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体现出他的人生价值观是

A.人格独立,思想自由    B.民主意识,参政意愿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批判精神,社会责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没有人为了恶而行恶,人们行恶只是为了邪恶的理由或者由于无知……他认为良知及其声音就是这些终极价值及神圣地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的反映和证据。这里的

A.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智者学派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开始了对本身的哲学认识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认为: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显示的那样,对于我就是它向我显示的那样。该思想的意义在于

A.准确定位人的主观能动性               B.承认客观真理的存在

C.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D.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柏拉图说:闲暇乃是智慧产生的主要条件,……而绝对的平等会使智慧边缘化,从而无法实现普遍正义。下列对柏拉图言论的解读,准确的是

A.没有闲暇就没有智慧

B.对民主政治存在偏见

C.民主理想与现实相矛盾

D.雅典民主政治是虚伪的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柏拉图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伟大的人,就不应该只爱他自己,也不应该只爱自己的事情,而应该只爱公正的事情,不论那件事情碰巧是他做的,还是别人做的。这表明了柏拉图具有

A.广泛民主思想        B.法治思想

C.人民主权思想         D.理性思想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这种演绎推理贯穿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研究、思考之中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    D. 柏拉图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对古代西方三位著名学者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

 

二、计算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

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

——苏格拉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朝时期的教育状况并分析这种教育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教育思想与材料一中反映的教育思想的区别。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人创作了许多具有永恒魅力的神话。希腊的宗教有过对宇宙万物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并从图腾崇拜发展到拟人化。古希腊众多的氏族部落共同体都曾有自己的神,后来有了城邦的神和在整个希腊世界得到普遍尊重的神。公元前8世纪末至前7世纪初的诗人赫西奥德已经在他写的《神统谱》中叙述了以宙斯为首的包括波塞冬、阿波罗、雅典娜、赫拉等在内的神的家族,如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众神之王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海神波塞冬)

 ——据《古代希腊文化》等整理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如问题晦涩、人生短促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认识你自己,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对人的认识发生的变化并从政治角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