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3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清史专家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明清儒学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明末清初时期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定此人是

姓名

时期

历史评价

生卒年

15271602

发挥天真自心,扫荡酸腐之气,慨然醒世,勃然通民

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

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A.黄宗羲          B.李贽           C.王夫之        D.顾炎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主要原因是该书

A.宣扬西方的启蒙思想主张              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该言论旨在

A.维护儒学独尊地位                    B.反对文人参加科举

C.大力提倡求实学风                    D.强调加强自身修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明末清初有一位思想家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把这一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

A.李贽          B.顾炎武           C.王夫之          D.黄宗羲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变化折射出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B.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易白沙(民国初年革命党人)早岁读船山(王夫之)遗书,于是有革命之志。由此可知

A.王夫之已经具有初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B.王夫之反专制思想对民主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源自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

D.王夫之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

A.反对政府对粮价进行干预

B.主张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价

C.主张工商皆本、反对抑商

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主张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

A. 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

B. 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C.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D. 君主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 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 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 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 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但其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主要原因是他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C. 动摇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D. 挑战了孔子的权威性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指出:“不幸李氏(李贽)于晚明专制政府恶化之时,上则权臣逆阉专国,下则科举道学坏才。愤世嫉俗,养成满腔郁勃不平之气,激荡发泄……”作者认为,李贽的思想

A. 已具有早期启蒙的性质    B. 反映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 表现出经世致用的抱负    D. 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懑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李贽称赞汉朝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

A.提倡拜金主义鼓励发展工商实业

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

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 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 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工商皆本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淸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 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顾炎武指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与该观点相呼应的先秦儒家思想是

A.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顾炎武认为修史的目的在于通过鉴往而达到训今,否则修史就丧失其价值所在。这表明顾炎武主张

A.保家爱国          B.博通经史

C.发扬儒学          D.经世致用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这表明他

A. 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    B. 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

C. 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    D. 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

A.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

B. 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

C. 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

D. 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列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的是

A.李贽: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黄宗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顾炎武:天下为主,君为客

D.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时政治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类似西方的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感情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索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二、计算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材料二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虽不敢自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以上均为黄宗羲的观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提出古代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的用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的比喻体现的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认为学校应该成为社会的什么场所,并分析其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思想的历史意义。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四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不要人民读书只读一种书反映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采取不同手段分别带来的两种不同的后果。

(3)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位思想家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

 

三、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黄宗羲继承了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意为“众多”)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夫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代表二种合乎民主的思考,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梨洲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只是在17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

——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孟子、黄宗羲的基本主张,并指出二者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评价古今君主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

(3)根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17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的原因。

 

四、计算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关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理由。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